牛津剑桥赛艇对抗赛,自1829年以来,一直是两所顶尖学府间的年度盛事。除了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停办外,这场历史悠久的比赛已经连续举办了160年。每年的赛道都经过伦敦西部帕特尼逆流而上至莫特莱克,全长约6.8公里,考验着选手们的体能和策略。此役不仅是体育竞技,更是一种文化象征,是两校间爱恨情仇永恒主题的一次展现。
关于牛津与剑桥之间复杂的情感纠葛,每当有人问及,我总会用两个字来概括:无解。这“无解”并不带有贬义,只是表达了这种关系既简单又复杂、清晰又暧昧,既有不可否认的联系,又有不可避免的对立。几百年的传承和渊源,或许正是造就这份爱恨交加的情感。
尽管在学术领域以及竞技体育中,他们彼此心知肚明谁也无法轻易战胜谁,但这并未阻止他们在赛艇对抗赛中展开激烈较量。在2014年的第160届比赛中,由于一名剑桥队员掉入河中,牛津队最终以胜利告终。这场比赛不仅吸引了30万人现场观众,还被BBC直播,同时卫星转播覆盖到116个国家和地区,观众数达5亿,使其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之一。
然而,从起源看,这场比赛最初不过是一段友情中的玩笑话。一位来自剑桥的大胆提议,让这项活动从无厘头变为世纪传统。在那之后,每一方都将输赢视为荣耀,不愿接受失败者的身份,因此输赢成为了拉动恩怨深远历史序幕之钥。不知是否也可以说,这就是由爱生恨的一个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