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剑桥赛艇对抗:百年恩怨的爱恨交加
历史悠久,创立于1829年,自1856年被定为年度赛事。除了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停办外,今年已是第160届。这场比赛在伦敦西部的帕特尼(Putney)逆流而上至莫特莱克(Mortlake),全长4英里374码(约6779米)。每当朋友问起剑桥和牛津如何看待彼此,我总是淡淡地回应:“无解”。这个“无解”并非带有贬义,而是描述了这两校之间复杂的情感纽带——既有不可否认的关联,又有不可避免的对立。
他们像是枝头相依、情仇缠绵的一对兄弟果,是蔓藤间交错、姐妹花共舞的情仇双胞胎。谁都看不惯对方,却也谁离不开谁。但这种爱恨交加,其实源自几百年的渊源与传承,也许正是这份纠结状态塑造了他们之间矛盾心理,这个课题,即使耗费几百年,也可能依旧无解。
尽管如此,他们在现实中仍不断演绎着这一关系:明争暗斗从未停止过。学术领域竞争激烈,体育场上的较量更显得生动多彩,其中尤以赛艇对抗最为人所瞩目。这场一年一度的比赛始于1829年,在西伦敦泰晤士河上举行,从Puntny到Mortlake,全程6.8公里,每队使用八人单桨赛艇。在这里,不仅学术之才展现,更是一种精神与荣誉的较量。
每年的比赛吸引30万观众聚集岸边,还有一千万余人收看BBC直播,以及5亿来自116个国家和地区观众同步收看卫星转播。这一数字足以媲美英超、温布尔顿网球公开赛和F1英国大奖赛,因此对于牛剑两校来说,这也是向世人展示孰强孰弱的一个重要机会。
2014年的比赛在4月6日举行,为期第160届,此时已经成为了一项国际盛事。而截至2014年,牛津代表队赢得78次胜利,而剑桥则赢得81次胜利。然而,说来趣的是,这场火热且激烈的竞争,其最初并不像今天那样充满紧张气氛,那是在1829年由两个名叫查尔斯好友之间作为消磨假期时间的一种玩笑开始。当时,他们只是想打发无聊时光,但学校将其发展成了一场正式比赛,并以学校名义下达了挑战书:
“剑桥大学特此挑战牛津大学,在伦敦或靠近伦敦的泰晤士河进行一次8人赛艇比赛,时间定在复活节期间。”
第一次比赛中,牛津获胜,从此,一方失败者便成了下一年的挑战者。如果你连续输掉三次,你就必须等待三年才能再次挑战。此后,一直到现在,无论输赢,对于这些心高气傲的人们来说,都变得越来越重要,因为输给对方意味着接受屈辱,因此拉开了百年的恩怨序幕。不知是否也算是一个由爱生恨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