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资讯4月24日电】牛津大学最近因为一尊罗德雕像而有些“困扰”。该校Oriel学院的学生发起了,希望校方能移除坐落在该学院的罗德雕像,因为这位矿业大亨是一位著名的种族主义者。他们认为,学校不应对殖义历史怀着悼念的态度,这不仅会影响顶尖大学的国际形象,也会阻碍学校对黑人和亚裔等少数族群的吸引力。
处于风暴中心的是历史人物西塞尔·罗德(Cecil John Rhodes),他是英裔南非的一位矿业大亨,对南非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在1890年至1896年间,他担任英国开普殖民地总理。罗德生前对教育事业相当热衷,不仅在南非设立了罗德大学,还为母校牛津大学捐款不少,并在去世前立下遗嘱,后设立了著名的“罗德奖学金”。这个奖学金被称作“全球本科生诺贝尔奖”,获奖者除了获得高达5万英镑外,还能在牛津大学获得“特别培养”的机会。不少国际知名和诺贝尔得主都曾受惠于该奖学金。
为了纪念罗德对学校发展成就的贡献,在1911年,他所就读的大楼前立了一座4英尺高的小型雕像。这尊雕像距离现在也有将近100年的历史,但因为其过往种族主义行为,一直遭到争议。尽管他对于南非、教育和商业领域有着重要影响,但他的帝国主义信仰以及配合大英帝国扩张决策,让他的历史地位也产生了争议。在2015年,由于类似的理由,在开普敦大学发生了"Rhodes Must Fall"运动,最终两处与其有关的地标性雕像是被移除掉。而自那时起,牛津Oriel学院这尊雕像也开始受到质疑。
今年再次激化此争论,学生们要求移除这尊雕像已经持续三年多时间。据《泰晤士高等教育》报道,在2015年时,该学院同意但未能完成这一行动,因为面临来自捐助者的反抗。一些有权势的人士声称,如果牛津真的移除这些象征,他们将撤回支持给这个古老机构的事实资金。这场关于如何处理过去问题与未来责任的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双方各执一词,一边是追求正义与平等的声音;另一边则是保护传统价值观以及维护高校经济基础的声音,都牵涉到了一个更为微妙的情境——当代社会如何看待并处理那些承载着明显负面意义物品或符号的问题,以及是否应该允许人们自由表达自己的看法,无论这种表达形式多么极端?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学校成立了一个专门委员会进行讨论,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其中一个建议是在另一个地方建立一块新的塑料板供人们涂鸦,以此来满足公众强烈需求表达意见。此举旨在让所有参与者都能够找到一种方式来释放情绪,而不会损害到任何人的利益或感受。此外还计划创建一个网站详细介绍牛津与殖民遗产相关过去,以正视我们共同的人类记忆。
虽然这个过程充满挑战,但似乎最终通过开放沟通和寻找共同点,可以找到合适的手段以避免进一步损害世界范围内对于牛津及其他研究型院校声誉所持有的广泛关注。
最后,当副校长Rebecca Surender表示要尽快解决问题,并增加更多来自不同背景的人员进入学校时,她的话语引起了广泛共鸣:“我们希望告诉大家,即使你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或者阶层,你也可以成为我们的成员。”无论结果如何,这场事件促使世界上最顶尖的心灵之城重新审视自身身份及其存在于不断变化世界中的角色。
当然,有很多仍然需要探索,比如:我们怎样才能保持开放且包容,同时又确保每个人都感到自己属于这里?这是许多心灵之城正在努力寻找答案的问题之一,它同样也是人类文明中永恒而复杂的一个主题:认同、归属和进步之间微妙而动态平衡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