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薛涌踏足五大常任理事国的学府探索美国大学学业难易之谜(9)

中国留美学生的学业和语言准备不足,给美国大学带来了意料之外的挑战。美国教授们普遍抱怨,课堂上中国学生人数过多,英语水平不高,他们不得不调整教学方法甚至简化讲授内容。有个中国学生选择了一个初级课程,但由于词汇量有限,只能听懂大约70%,无法深入理解。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来探讨一下留美学业的难度以及中国学生是否能够适应这种环境。

从个人经历来看,我在耶鲁大学开始学习时,只能听懂10%的内容,这让我感到非常困难。我曾试图参与课堂讨论,但紧张和恐慌使我错失了机会。后来,我逐渐学会了发言,但这通常伴随着对回应者的无知。

如果一位中国学生能在第一堂课就听懂70%的话,那么他们应该会感到相对轻松,一年后他们将能够像鱼一样在水中游动。但是,如果美国教授抱怨并改变教学策略,那么这个情况可能揭示了课堂上中国学生数量众多的事实。如果班级主要由美国人组成,即使有少数几名只能听懂70%的人,也不会影响气氛。但是,当班级几乎全为中国人时,即使每个人都能理解70%,教授也可能觉得气氛不适,并需要改变教学方式。

虽然我支持校园多元化和全球化,但是美国大学必须以美国学生为主体。选择去 美国留学的主要目的是学习来自其他国家的人类知识。而且,不同国家之间存在教育两极分化问题,有些学校更注重优异表现,而有些则更加宽容。

为了适应这种差异性,重要的是要做好充分准备,并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久前的一项调查显示,大约40% 的美国大学生无法阅读复杂文本。此外,还有一些 学生需要同时工作和学习,这会分散他们的注意力。

因此,如果高中生的英语基础较好并愿意努力,他们即使在成绩方面没有立即取得成功,也可以通过努力成为留美成功者。在我的经历中,我遵循这样一种哲学:只有当自己的阅读能力达到一定水平时才开始备考;只有成绩稳定后才考虑申请出国。这让我比起很多同学晚出国两个年头,但是现在人们并不关心年龄,而是关注你的毕业院校及其质量。当你找到工作时,没有人会问你的年龄,你所毕业于哪所学校,以及你如何掌握技能,则变得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