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留美学生的学业和语言准备不足,给美国大学带来了意料之外的挑战。美国教授们抱怨课堂上中国学生人数众多、英语水平有限,迫使他们改变教学策略甚至简化课程内容。有个中国学生在选修的第一堂课,即一个中国历史入门课程,只能听懂大约70%,无法深入理解。那么,留美学子的学习难度究竟如何?他们是否能够适应这种新环境?从一位过来人的角度来看,这是非常好的开始。我在刚到耶鲁时,也只能听懂不到10%,经过两年的努力,我也仅能听懂70%左右。不过,当我第一次尝试发言时,我紧张得一片空白,不知道别人在讨论什么,而错过了参与机会。后来,我终于达到了零突破,但随即又陷入了混乱,不知道对方怎么回应我。在美国,如果能在第一堂课就听到70%的话,那么这样的学生应该很容易适应,并不需要担心未来会遇到困难。但问题出现在这里:如果中国学生真的达到这个水平,那为何美国教授还会抱怨并改变教学策略呢?
此外,由于班级中绝大部分是中国人,即使他们都能听懂70%,教授仍然感到气氛不对,有必要调整授课方式。这让我思考,我们是否应该坚持以美国学生为主导的校园文化?对于那些选择去美国留学的人来说,他们主要目的是学习来自世界各地的知识。
然而,在这方面,对自己充满信心是关键。如果每个班里有几十名美国同学,他们是否会感到压力过大呢?对于那些准备充分的中国生来说,他们至少要对自己充满信心。实际上,在常青藤等精英大学,每个班里总有一些优秀的 美国生,但很多其他学校的情况则千差万别。不久前的一项调查显示,只有不足40% 的大学生能够阅读复杂材料。此外,一些学生甚至不能区分“to”和“too”、“then”和“than”。这些情况加剧了学习压力,因为许多年轻人不得不同时兼顾学习与打工。
因此,如果高中生可以有些基本英语技能,并且愿意努力奋斗,那么即便初次申请结果并不理想,也有可能成功地完成留学旅程。这所需的是充分准备。我当年出国前遵循这样一种哲学:只有当你能够用英语完成一定量阅读后,你才开始针对考试做相应准备;只有你的成绩尚可,你才考虑申请留学。我宁愿晚两年出国,现在十七八岁的人不要着急,要记住,无论你毕业多少岁,都不会有人问年龄的问题。但你的毕业院校和成绩则至关重要。当你更好地利用アメリカ教育资源,你才能成为优等生,为将来的道路铺平。
最后,让我们再次强调,准备工作至关重要。在美期间,更好地吸收教育养分,以后的道路才能光明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