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薛涌踏足日本留学之旅9探究其大学学习难度的真相与日本大学排名的反复考量

中国留美学生的学业和语言准备不足,给美国大学带来了意料之外的挑战。各种抱怨声此起彼伏,其中一些美国教授指出,课堂上中国学生人数过多、英语水平不高,他们不得不调整教学方法甚至简化用语。有一位中国学生在选修的第一门课程是中国历史入门,但由于词汇量有限,他大概只能听懂70%,无法抓住关键点。那么,留美学业究竟有多难?中国学生是否能适应这种环境?从一位过来人的角度看,即使第一堂课能听懂70%也是很好的开始。我自己刚来到耶鲁时,只能理解10%,两年后仍然无法达到70%。我曾经努力想要参与课堂讨论,但紧张导致空白,错过了机会。最终,我克服了零突破但随即又陷入混乱,不知道别人在说什么。

如果一个留美生能够在第一堂课就听懂70%,他们应该非常适应,并不会遇到困难。但是,如果这是真的,那么美国教授抱怨改变教学策略又有什么根据呢?实际上,这些情况揭示了学校里太多非英语母语学生这一现实。如果班级中绝大部分同学都是美国人,即便有一两个只听懂70%的人,也不会影响气氛。但如果班级主要由非英语母语者组成,即使他们都能理解70%,教授也会觉得气氛不对,需要改变授课方式。

虽然我主张校园文化的多样性和全球化,但美国大学应该以本地学生为主体。选择去 美国留学的主要目的是学习来自当地人的知识。在这样的环境中,一名新生的压力可能很大,所以那些充分准备好的一些中国生至少要对自己充满信心。

美国教育存在极端分化,有些精英院校如常青藤等提供优异人才,而一般院校的情况则千差万别,每个班都有出色而且努力学习的少数同学,但是很多其他学生成绩并不理想,对阅读和写作持平庸态度。一项调查显示,大约40% 的大学生不能正确阅读;有些甚至连“to”与“too”,以及“then”与“than”的区别也不清楚。此外,还有许多学生成绩表现平平,同时还得兼顾打工,因此容易分心。

只要这些来自中国的大student们在出国前做足准备,并且坚持勤奋学习,在适应了一段时间后,就可以取得令人满意的地位。这一点被《纽约时报》曝光的一个特拉华大学所证明:尽管该学院对于中文背景的小伙伴们感到头疼,但是这些小伙伴们成绩并没有落后于本土同龄人。

因此,对于那些具有较强基础或愿意努力学习并且心理上准备好了迎接挑战的大孩子来说,即使初次考取结果并不理想,也完全有可能成功完成留学旅程。在这个过程中,最关键的是做好充分准备。当我第一次决定去国外求学时,我遵循这样一个原则:只有当你能够用英文处理一定数量文字之后,你才开始为考试做相应备考;只有你的成绩还算可靠的时候,你才会考虑申请海外留學。我宁愿晚两岁再走出去,因为我认为现在十七八岁的年轻人们无需急切。而事实上,在找工作方面,没有任何人会问你的年龄。不过,从哪所大学毕业,以及你怎样学习,则至关重要。如果你提前做好充足准备,当你真正步入那片洋洋洒洒知识海洋时,你才能更有效地吸收它们,为将来的道路铺设稳固基石。你成为一名优秀者,那么未来路途自然宽广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