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薛涌踏足美国学府的征程(9)探索世界环境日由来之余深入剖析其学业难度真相

中国留美学生的学业和语言准备不足,给美国大学带来了意料之外的挑战。美国教授们抱怨课堂上中国学生人数众多、英语水平有限,迫使他们改变教学策略甚至简化课程内容。有个中国学生在选修的一堂入门级中国历史课上,只能听懂大约70%的内容,这让他难以抓住关键信息。那么,留美学业的难度究竟如何?中国学生是否能够适应这种环境?从一位过来人的角度看,初到耶鲁时,他自己只能听懂10%,两年后才达到70%的理解水平。他曾经因为紧张而错过了参与课堂讨论的机会,但随着时间积累,最终也能顺利地发言。

在美国,如果一个新生能够在第一堂课就听懂70%的话,那么这个学生应该会非常适应,不需要担心,一年之后他们就能游刃有余。如果这样的情况发生,那么美国教授们为何要抱怨并改变教学策略呢?其实,这背后可能揭示的是由于班级中绝大部分是中国留学生,而不是美国本土学生所致。如果班级中主要是美国本土学生,他们100%都能理解教授的话,那即使有一小部分不能完全跟上,也不会影响整体气氛。但当班级中绝大多数是中国人,即使他们都能理解70%,教授仍然会觉得气氛不对劲,有必要调整授课方式。

尽管我一直主张校园多元化和全球化,但理想情况下,美国大学应当以本土生为主。因此,当选择去 美国留学时,中国家长和孩子们应当明白这一点,因为最终目的是从 美国学习知识。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每个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士都必须面对自己的压力,并且保持自信。如果每个人都做好充分准备并努力学习,那么即便是在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他们也同样能够取得成功。

事实上,即便被《纽约时报》曝光的问题学校特拉华大学也证实了与其他学校一样,其成绩表现并不低于其他国家的同学。这意味着如果高中生拥有良好的英语基础、愿意努力学习,并且心理准备好了,即便初次出国或许遇到一些挫折,也有希望通过这些经历获得宝贵经验,从而成功完成留学生活。而关键在于提前做好充分准备。我曾经决定晚两年出国,因为只有等我的考试成绩稳定,然后再开始申请 留学流程,我才感到安全。这让我得到了更多时间来准备,并最终实现了我的目标。在很多方面,我们可以从这段经历中学到许多关于如何更有效地规划我们的未来,以及如何处理那些我们认为是不确定性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