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指引by卡比丘跟随薛涌的足迹探索美国大学学业之难度9

中国留美学生的学业和语言准备不足,给美国大学带来了意料之外的挑战。各种抱怨声此起彼伏,其中一些美国教授指出,课堂上中国学生人数过多、英语水平不高,他们不得不调整教学方法甚至简化讲授内容。有个中国学生在选修的第一堂课程中,因为词汇量有限,只能理解大约70%,难以捕捉细节。此外,还有人提出了一个问题:留美学业究竟有多困难?中国学生是否能够适应这种新环境?

从经验来看,即使是初到耶鲁学习时,我也只能听懂10%的内容,而两年后依然无法达到70%。为了参与课堂讨论,我曾经努力要发表一次意见,但紧张得一片空白,不知道别人在谈些什么,错过了机会。直到有一天我终于说出了话,但随后又是一片空白,不知道别人的回应。

在美国,如果第一堂课就能理解70%,那么这些学生应该非常适应,而且将会如鱼得水。一年之后他们应该已经无需担心。但如果中国学生能够达到这个水平,那么美国教授们还有什么可抱怨的呢?为什么需要改变教学策略?

实际上,这可能揭示了一个现实:如果班级里绝大部分是美国人,他们100%可以听懂教授的话,那么即使有一两个只能理解70%的人,也不会影响课堂气氛。但如果班级里绝大部分是中国人,即使他们都能理解70%,老师也会感到气氛不同,对讲授方式进行调整。

虽然我主张校园文化多元化与全球化,但必须承认,美国大学应当以美国学生为主体。这就是为什么选择学校时,中国留学者应当遵守这一标准,因为去美国学习最主要的是从当地人才那里获得知识。

对于那些被卷入几十位 美国同学中的情况来说,这些充满信心并做好准备的中国同学至少要对自己充满自信。而且,在教育资源分配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在顶尖大学如常青藤学院中,确实存在优秀人才,但一般大学的情况则千差万别,每个班级中总有些才华横溢的本土生而其他则学习准备不足,有些根本不能区分to和too、then和than。此外,一些调查显示,大约40% 的大学生阅读能力不足,并且很多 学生都有着糟糕的心态,一门课程每周阅读量超过40页就觉得太重。而许多还需要兼顾打工,所以容易分心。

因此,如果高中的英语基础较强,并且愿意努力奋斗,那么即使成绩不理想,也仍旧能够成功地走完留学这条路。不过关键还是要做好充分准备。我个人出国前就坚持这样的原则:只有当自己的英文阅读能力达标后,再开始针对考试做相关准备;只有自己的成绩靠谱了,再考虑申请留学。我宁愿晚两年出国也不急于求成现在。毕竟等你毕业时,没有谁会问你的年龄重要性。但是,你来自哪所大学以及你的表现,则至关重要。如果你准备足够充分,在那儿才能更好地吸收教育成果,当个优等生,以后的生活将更加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