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薛涌的足迹踏上美国留学之旅探索学业难易与留学基金的反复考量

中国留美学生的学业和语言准备不足,给美国大学带来了意料之外的挑战。各种抱怨声此起彼伏,其中一些美国教授指出,课堂上中国学生人数过多,英语水平低下,他们不得不调整教学方法甚至简化用语。有位中国学生在选修的第一门课程中,只能听懂大约70%的内容,这让他们难以抓住关键点。那么,留美学业究竟有多困难?中国学生是否能够适应这种环境?从经验来看,即使只能听懂70%也是一种很好的开端。我自己刚到耶鲁时,只能理解不到10%,但经过两年的努力,我也只能达到这个水平。在我尝试发言时,我总是紧张至极,但往往在张嘴前几分钟就一片空白,不知道别人在讨论什么。

后来,我终于达到了零突破,但随即又陷入了混乱,不知道如何回应他人的回答。许多人都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在美国,如果第一堂课就能理解70%,那么这些学生应该会非常适应,并且不会担心任何问题。但是,如果中国学生能够达到这个水平,那么美国教授们为什么要抱怨并改变教学策略?

事实上,这些抱怨可能反映了一个现实:班级里如果绝大部分同学都是来自不同国家和背景的人,那么即使他们都能理解70%,老师仍然可能感到气氛不对,因为双方都无法完全理解对方的话题。这让我思考,一定要确保校园多元化与全球化,同时保证主要由美国本土生源学生组成。如果每个班级只有少数非本土生源学生,他们是否会感到压力太大呢?

这引出了另一个问题,即教育两极分化的情况。一方面,有着世界顶尖能力的精英大学毕业生;另一方面,有很多普通大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平平无奇。而且,一些调查显示,大约40%以上的大学生不能正确读懂文字。此外,还有一些学习态度差的学生,每周需要阅读超过40页文本才能绕开它们。

然而,与此同时,也有许多被迫兼顾学习与工作的小伙伴们,他们容易分心。所以,对于那些希望前往美国深造而充满准备的心理状态和努力奋斗精神的人来说,即便初次抵达或成绩并不理想,都可以成功地完成这一旅程。如果高中阶段有英语基础,可以持续学习,并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那么即使面临一些挑战,在留美道路上依然能够取得成功。

关键就在于充足准备。我曾坚信,只当自己掌握一定量的英文阅读后,再开始针对考试进行相关准备工作;只有自己的成绩还算可靠时,才考虑申请留学。我宁愿晚两年出国,而不是急功近利地投入其中。而现在,我已经三十岁左右,而你若为十七八岁,你还有何所谓急切呢?其实,在找工作时,没有谁会关注你的年龄,但是你从哪里毕业以及怎样学习,将决定一切。当你充分准备好,在美国接受教育后,就更容易成为优等生,从而打开未来的巨大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