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留美学生的学业和语言准备不足,给美国大学带来了意料之外的挑战。各种抱怨声此起彼伏,其中一些美国教授指出,课堂上中国学生人数过多、英语水平不高,他们不得不调整教学方法甚至简化讲授内容。有个中国学生在选修的第一堂课程中,因为词汇量有限,只能理解大约70%,难以捕捉细节。此外,还有人提出了一个问题:留美学业究竟有多困难?中国学生是否能够适应这种新环境?
从经验来看,即使是初到耶鲁学习时,我也只能听懂10%左右,这让人感到既沮丧又压力重重。但经过两年的努力,我终于达到了能听懂70%的水平。这让我深刻体会到,在新的环境中,每一步进步都是宝贵的成就。
对于那些刚开始能够听懂70%的情况,很多人认为这是一件非常值得庆祝的事情。我个人认为,如果能够达到这样的水平,那么这些学生应该很容易适应美国教育系统,并且将来在班级中也能发挥自己的作用。如果真是这样,那么为什么美国教授们还要抱怨呢?
实际上,由于班级中的绝大部分是中国籍学生,即使他们都能理解70%,老师们仍然可能感觉气氛不对,因为双方都无法完全交流,因此不得不改变教学方式。这表明了课堂上的确存在一种特殊情况——当大量来自同一国家或地区的学生聚集在一起时,对话和教学就会受到影响。
尽管我支持校园文化的多元化和全球化,但美国大学最终还是应当以本地学生为主。在选择学校时,中国留学者应当遵循这个原则,因为去美国学习主要是为了接触并学习本土知识体系。
然而,如果我们把这些有备而来的留学生放入与几十名本国同学相比只有少数几位不同背景同学的小组里,他们是否会感到压力太大?对于这一点,我们需要充满信心。值得注意的是, 美国高等教育呈现出极端分化的一面,一些顶尖大学如常青藤学院里的成绩优异,而普通大学则存在巨大的差异,有些优秀的课程却遭遇阅读量超40页就逃避的情况。而许多国内及国外研究显示,大约不到40%的人群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这也是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此外,一些未来的毕业生必须兼顾工作与学习,其专注度自然受损。
总结来说,只要高中生拥有较强英语基础、好奇心以及奋斗精神,就算初次考取成绩并不理想,也可以成功走完留美旅程。在这里关键是充分准备。我自己出国前便坚持以下哲学:直至我的英文阅读能力可靠后,我才开始针对考试做准备;直至我的成绩稳定后,我才考虑申请留学。因此我宁愿晚两年出国。一旦决定前往,无论年龄多少,都不会成为阻碍。你毕业后的雇主几乎不会问你的年龄,但你所毕业学校及其表现将决定你的未来。你应该通过充足准备,在美更好地吸收其教育资源,从而成为优等生,为未来的辉煌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