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留美学生的学业和语言准备不足,给美国大学带来了意料之外的挑战。来自各方面的抱怨声此起彼伏。一些美国教授指出,课堂上中国学生人数过多,英语水平有限,这迫使他们调整教学策略甚至简化教学内容。有一位中国学生在选修的第一堂课程中,由于词汇量限制,只能听懂大约70%的内容,这使得他无法深入理解课堂讨论。
从经验来看,即便是最开始只能听懂10%,随着时间的推移也能逐渐提高到70%或更高。这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一个显著进步。在美国,如果一名新生能够在第一堂课就达到这个水平,那么适应环境应该是不成问题。但是,为什么美国教授们仍然对此感到不满?他们是否真的需要改变教学方式?
可能的问题所在,在于班级中绝大部分学生都是中国留学生。如果所有学生都能理解教授的话,那么即使有少数几个人无法完全跟上,也不会影响课堂气氛。但当班级中的绝大多数是中国留学生时,即使每个人的英语水平都相对较高,老师也会感觉到交流障碍,从而不得不改变授课方法。
虽然我一直支持校园文化多元化和全球化,但 美国大学应当以本国学子为主体。因此,对于想去美国留学的人来说,他们应该坚守这一原则,因为学习的是来自美国人的知识和观念。
对于那些被分配进入与大量美国同学一起学习的小组中的中国留学生,他们是否会感到压力太大呢?至少那些充分准备并对自己有信心的人可以克服这些困难。在教育资源分配方面,有明显差距存在:精英学校如常青藤等校里的成绩优异,但一般大学的情况却千差万别。大部分班级里总有人表现优秀,但其他同学则缺乏良好的阅读、写作技能。一项调查显示,大约40% 的大学生无法正确阅读,而一些人还不能区分“to”、“too”和“then”以及“than”。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忙于兼职工作的大二以上年轻人,他们容易因为分心而影响学习效果。然而,如果你作为一名高中生拥有某种程度上的英语基础,并且愿意努力,你还是能够成功地完成这段旅程。
关键在于充分准备。我当初出国前就遵循这样的哲学:只有通过一定数量的英文阅读后,我才开始针对考试进行相关准备;只有我的成绩保持可靠状态,我才考虑申请留学。我宁愿延迟两年出国。而现在,我已经三十岁左右,而你若只是十七八岁,你还有何急事?记住,无论你的毕业年龄如何,没有谁会关注你的年龄,只要你毕业时得到认可,就足矣。当你找到工作时,不管你的年龄多少,都无需担忧。但是,你哪所大学毕业,以及你取得了怎样的成绩,则至关重要。
因此,要充实自己的准备,以便抵达美国后更好地吸收教育资源,为将来的成功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