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留美学生的学业和语言准备不足,给美国大学带来了意料之外的挑战。各种抱怨声此起彼伏,其中一些美国教授指出,课堂上中国学生人数过多、英语水平不高,他们不得不调整教学方法甚至简化讲授内容。有个中国学生在选修的第一堂课程中,因为词汇量有限,只能理解大约70%,难以捕捉细节。此外,还有人提出了一个问题:留美学业究竟有多困难?中国学生是否能够适应这种新环境?
从经验来看,即使是初到耶鲁学习时,我也只能听懂10%的内容,而两年后依然无法达到70%。为了参与课堂讨论,我曾经努力想要发言,但紧张和恐惧让我错失了机会。在后来的日子里,我终于克服了零发言的障碍,但随即又陷入混乱,不知道如何回应他人的评论。
如果在美国第一堂课就能理解70%的话,那么这些学生应该非常适应并且能够顺利融入。如果他们能如此迅速地掌握课程,那么美国教授们还有什么可抱怨的呢?他们为什么需要改变教学策略?
实际情况表明,尽管部分中国学生可能会取得很好的进步,但如果班级中绝大多数是中国人,哪怕每个人都能理解70%,教授还是会感到气氛异常,并因此调整教学方式。这反映了一个现实:当一群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聚集在一起时,即使他们都有良好的基础知识,也可能导致沟通上的困难。
我认为学校应该维持一种多元化与全球化的心态,同时确保主流文化为主要文化。如果有条件的话,选择校园内对话使用母语或第二语言,以便于所有成员更好地交流。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美国大学生都是优异者;事实上,大部分大学生都面临着阅读能力不足的问题,有些甚至无法区分“to”、“too”和“then”。此外,一些学生成绩平平无奇,与工作兼顾压力重重。对于那些充满热情并且愿意付出努力学习的人来说,如果在来之前准备得足够充分,并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完全可以取得很好的成绩,无论是在班级排名还是整体表现方面。
尽管特拉华大学遭遇了一些挑战,但该校官方证实,其成绩与其他国家学生相当。这表明,如果高中生具备一定程度的英语基础,并且具有积极向上的心态,即使初次尝试未如预期,它们仍然拥有成功留学美国梦想的一切潜力。在我的观点下,最关键的是要做好充分准备。我自己也有类似的原则:只有当自己能够完成一定量阅读任务时才开始为考试做准备;只有自己的成绩稳定之后才考虑申请留学计划。我宁愿稍晚一点出国,这样才能保证一切按部就班进行。而现在十七八岁青年的你,又何必急于求成呢?等到毕业的时候,没有人会问你的年龄,但是你所毕业的大专院校以及你的表现却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