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激增至1076万,受新冠疫情影响,工作岗位减少,如何找到合适的就业机会?国家政策是如何支持他们的?《新闻周刊》专题报道:毕业季的挑战与机遇。名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如何?本周二(14日),华中师范大学举行了盛大的毕业典礼,其中包括2018级中文文学公费师范本科生谷雨竹,她代表着一代人的奋斗与成长。
在疫情重燃之际,本届毕业生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就业难题。谷雨竹回忆起2016年的一代,他们恰逢2020年的疫情爆发,却无法享受到隆重的毕业典礼。她担忧自己和同学们可能也会错过这样的时刻。而现在,她即将从文学院带走教学技能,与家乡中学共度美好时光,激发学生创造力与生命力。
然而,对于教育而言,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学习,都缺乏亲切感和互动性。语文作为一种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不仅需要理论知识,还需丰富的人生体验,而这三年来,由于疫情限制,我们几乎没有机会去旅行、探索祖国风光,这对文学专业学生尤为重要。
对于公费师范生的误解,也值得澄清。实际上,大部分公费教师和学生并非分配单位,而是通过自主选择实现双向匹配,有些省份非常欢迎公费师范生,但内心仍有不安,因为竞争者不仅限于六所部属师范学校,还有研究生的竞争。此外,即便有些年轻学子“保研”或留学,他们也不免感到困惑,因为现实中的工作或出国选择并非乐观。
普通大学毕业生面临更大压力,他们需要更多帮助。在过去,当提及就业困难时,只有名牌大学才会感到真正困难。但今年到此为止,我注意到知名大学校长甚至老师都在努力推广人才,为社会提供服务,那么除了名校之外,更广泛的学生该怎样应对呢?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金融学专业的杨勇,他已经在华为下属企业实习半年,并期待转正。这位来自云南昭通的小伙子,以免除家庭负担的心态选择了职业教育。他经过三年的学习,如今以专业身份步入社会,他希望通过稳定的工作获得扎根深圳的机会,为家庭带来改变。
作家黄灯通过《我的二本学生》书籍揭示了名校光环背后的真相。在这个特殊年代,每个阶段都应该明确目标,比如考选职务、大二考证,大三丰富实习经验,这些都是增加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杨勇坦言,每个阶段的目标设定,让他在求职时拥有更多筹码。本周五,由教育部高校学生司领导举办的大型招聘会正在为这些求职者提供新的机遇。
然而,就像裂痕一样,一些孩子找不到理想岗位,这种现象不可避免。但黄灯认为,在这一过程中,要宽容、公平给予每个人机会,同时也要鼓励青年勇敢寻找,不要逃避错过“金三银四”春季招聘季的问题。这是一个让我们反思的地方:当经济形势复杂,企业吸纳能力下降的时候,我们又该怎样帮助这些求职者的呢?
随着时间飞逝,本周已进入六月中旬,许多学校正在组织特别招聘活动,如武汉市黄陂区委组织部李程平介绍的一场由50多家重点企业带来的约800个就业岗位。一群求职者怀抱最后希望,一同奔赴那些有限但宝贵的人才池塘里。而答案似乎藏匿于每一个努力寻觅角落,只待我们用智慧去发现它——那就是一个既充满挑战又充满机遇的时代,是我们共同迎接未来的一步棋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