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激增至1076万,首次突破千万大关。受新冠疫情影响,工作岗位减少,而如何找到工作成为了学生们的共同难题。国家政策是如何帮助他们的?《新闻周刊》本期专注于毕业与就业话题。名校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就在本周三(15日),华中师范大学举行了9413名学生的毕业典礼,其中2018级中文文学公费师范本科生谷雨竹作为代表进行了演讲。她在过去四年的学习和生活中,与新冠疫情共度过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谷雨竹提到,她担心没有能够有一个盛大的毕业典礼,没有这样隆重的仪式。但她也感谢能在学校期间学习到了教学技能,将来将带回家乡教授中学语文,并激发学生们的创造力和生命力。不过,由于疫情,她几乎没有机会出去旅行,这对文学专业的同学来说尤其遗憾,因为他们不仅需要学习理论知识,还可能需要多看看祖国风景、名胜古迹。
对于公费教师和学生是否一旦完成学业即可分配到单位的问题,谷雨竹指出,大部分公费教师和学生并非直接分配,而是通过双向选择机会自己选择单位。此外,他们还面临着来自研究生的竞争,以及一些用人单位偏好研究生的现象。
对于普通大学毕业生而言,他们面临更大的挑战。在这个特殊时期,即使是一些知名大学,也开始向社会推广人才。而对于普通大学的大部分985、211、“双一流”以外的剩余90%左右的普通高校毕业生,那么他们该怎么办呢?
杨勇,是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金融学专业的一位优秀实习生,他已经在华为下属企业实习半年,并有转正机会。他表示自己选择了这条求学之路,不仅因为免除学杂费,而且希望通过稳定的工作获得扎根深圳改变家庭生活的情况。
然而,受疫情影响,一些行业确实减少了招聘需求,对于这些普通高校及其他非名牌大学的大部分学生来说,他们感到压迫,因为很多公司似乎更倾向于根据高中的成绩选人,以节约成本或其他原因。这让许多学生感觉自己的学位不足以在社会上展现竞争力。
为了应对这一压力,一些学生早早地设定明确目标,比如考取某项证书或者丰富实习经验。杨勇坦言,每个阶段都设置明确目标,为后来的就业市场增加了筹码。
此外,在教育部高校学生司领导下的招聘会正在举行,为那些寻找职位的人提供更多机会。而企业方面,如医药公司或科技公司,都会综合考虑候选人的背景、专业技能等因素来决定录用。此时,有些求职者发现,就业岗位与理想岗位之间出现了一种“裂痕”,即有的孩子找不到合适工作,这种裂痕是必然存在,但也意味着有必要耐心寻找合适位置。
总之,无论是在哪个层面,无论是哪所学校出身的人,都应该宽容地给予每个人平等的就业机会。在这种困难环境下,也要鼓励年轻人勇敢地去寻找工作,不要逃避错过“金三银四”的春季招聘季。如果错过,现在已经进入六月中旬,该怎么办?有些地方政府已经组织特别招聘活动,让那些努力求职但仍未找到好的机会的手足无措的地球上的少年们再次尝试抓住最后几缕光芒。一场关于未来、关于梦想、一场关于坚持不懈追逐梦想的声音,是不是可以从这里听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