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资讯5月17日电】19世纪末,数万华人在澳大利亚北部奋斗,为当地的繁荣与发展贡献了巨大的力量。今年,华人赴澳移民达到了200周年,一些在澳的华裔正在挖掘家族档案,以此向中国和澳大利亚的观众分享他们的故事。
岁月如流,当我们回望历史,将目光对准今天在澳华人的新面貌、新成就,不禁感慨万千。移民史上充满苦乐参半的往事,如今已被重新诠释与讲述。
70岁的曼伊·林弗看着照片,回忆起了历代移民澳大利亚亲戚中的第一人:“我们没有做错什么。”从餐桌上的文件中,她抽出了1907年的旧移民文件。在一张照片中,一名身着中式裙装年轻女子凝视镜头——年龄:29,体型:瘦,头发:黑色,国籍:中国。这份文件让林弗曾祖母于兰馨得以免受常用来排挤非白人移民听写测试。
美国《纽约时报》报道称,对于熟悉早期华人移民历史的家庭来说,这段过去是永远无法停止被重新诠释与讲述。1901年,《联邦议会通过“白澳政策”,规定入境华人需接受语言测试。如果通不过,就换另一种欧洲语言进行测试直至通不过。
然而,“白 澳”政策后,大多数华人们自知处境艰难,大部分选择回国,因此人口大减。直到1975年,《反种族歧视法》出台,该法律首次以法律形式强制性地确保了全体平等无论种族、肤色或信仰。
上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接受来自东南亚及香港的人口转变,使得80年代以来成为重返欢迎之地之一。根据最新数据显示,由于各少数族裔努力和奉献,包括120万活跃在各行各业的小小中华世界,也使得2400万人口的大洋洲国家跻身全球第12经济体位列前茅。
主动作为成果显著,“当地对中国态度经历了一系列转变,从抗拒到嫉妒,如今逐渐变为接受。”简说表示,在悉尼商场工作,她感受到这一变化:“这两年,我们不再只是跟随,而是有了自己的‘新生活’。”
费晟认为,这段时间里赴奥华人的社会经济影响力日益增强,他们全面融入社会,在投资、文化、科技等领域都有所贡献,并且成为重要技术移民来源,加速了整个国家社会活力并显著拉动经济增长。而杨千慧市长选举海报也贴满唐人街店橱窗,让更多后辈看到参与政界带头作用可能性的希望。此外,无论是在政治还是法律层面,都展现出更团结,更重视权益保护的一面,比如陈青松表示,与工会合作提升维权意识,用法律知识培养青年群体更加积极参与公众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