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者探寻华人移民足迹回望200年华夏儿孙在澳洲的足迹与成就

【留学资讯5月17日电】踏入19世纪末,北澳的土地上,有着8至10万华人的脚步,他们以辛勤的汗水,为当地的繁荣与发展贡献了巨大的力量。如今,随着今年华人赴澳移民200周年之际,一些在澳大利亚生活的华人开始挖掘家族档案,以便向中国和澳大利亚的大众分享他们丰富而又复杂的人生故事。

岁月流转,当我们轻拂历史尘埃,对照现今在澳华人的新面貌、新成就,不禁感慨万千。每一次回望,都仿佛能听到那段苦乐参半的往昔,在这片遥远而又亲切的地方。

移民历史中充满了挑战与希望。在悉尼的一家餐厅里,70岁的老者曼伊·林弗看着照片,回忆起了历代移民到澳大利亚的亲戚中的第一人,他说:“我们没有做错什么。”林弗从餐桌上的文件中抽出了一份1907年的旧移民文件。在一张照片中,一名身着传统服饰年轻女子凝视着镜头——年龄:29,体型:瘦,头发:黑色,国籍:中国。这份文件让林弗的曾祖母于兰馨得以免受常被用来排挤非白人移民语言测试。

美国《纽约时报》报道称,对于熟悉早期华人移民历史的人来说,这是一个苦乐参半永无止境的问题,每一个故事都值得重新诠释与讲述。1901年,《联邦议会通过《移民限制法案》,规定入境者需接受语言测试。如果一种语言通不过,则可以换另一种直至通过。

“白澳政策”之后,大多数华人自知艰难,大部分选择回国,使得华裔人口大幅减少。但是1975年,《反种族歧视法》的出台为全体居民提供平等待遇,从此提升了各族裔间相互信任。此后几十年,加上对东南亚、香港及其他地区人民开放的大门,再次成为寻求新生活的地标之一。

据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现在2400万人口强大的经济体,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共同努力,如同汉语热潮般不断涌现。在商场做导购员的小简说:“当地对中国态度经历变化,从抗拒到嫉妒,如今逐渐变为接受。”

费晟研究员认为赴奥利安加社会经济变迁见证者。他指出最近几年不仅融入社会,还在投资、文化科技等领域有所贡献,是技术移居重要来源,也增添社会活力并显著推动经济增长。而杨千慧市长候选人的海报横跨墨尔本唐人街,她代表的是参与政界并促进平等多元发展的声音。她希望更多后辈能带头行动,让更多 华人们参与政界共同促进发展。

今天更团结,更重视法律权益保护,并且利用工会力量保护自己的权益。陈青松主席表示,与新州总工会结盟成为有效沟通桥梁定期举办讲座普及法律知识培养维权意识。而2018合欢奖评选启动仪式展示国际学生和青年的事业成就和对社交贡献,同时表彰优秀青年对社会作出的重大贡献。

新时代,在 澳大利亚华人是文化交流使者,是友好共享资源。当问及如何融入肖柔提到主动交流尊重不同观念包容心态,而费晟认为除了语言能力,还要积极参与推动有利法令;遇事站出来斗争,当声音被听到自然融入主流社群。黄向墨表示,即使多元文化政策也珍惜,但必须牢记历史居安思危携手共创更加平等多元包容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