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资讯5月17日电】踏入19世纪末,北澳的土地上活跃着8至10万华人的身影,他们以辛勤的汗水为当地带来了繁荣与发展,被誉为开荒者和先行者。如今,在华人赴澳移民200周年之际,许多澳大利亚华人正致力于挖掘家族档案,以分享他们在这片遥远土地上的故事。
岁月流转,当我们回望历史,欣赏今日在澳华人的新面貌、新成就,不禁感慨万千。移民历史虽充满苦乐参半,但它也是一段值得铭记的传奇。
“我们吃尽苦头”,70岁的曼伊·林弗看着照片,回忆起了历代移民澳大利亚的亲戚中的第一人,“我们没有做错什么”。林弗从餐桌上的一堆文件中抽出了一份1907年的旧移民文件。在一张照片中,一名身着中式裙装的年轻女子凝视着镜头——年龄:29,体型:瘦,头发:黑色,国籍:中国。这份文件让林弗的曾祖母于兰馨得以在3年内免于接受常被用来排挶非白人移民的听写测试。
对熟悉早期华人移民历史的人来说,这是一个苦乐参半、永远无法停止被重新诠释与讲述的话题。1901年,《移民限制法案》通过后,对语言测试进行规定,让很多华人自知艰难,大多选择回国,使得华裔人口大幅减少。不过直到1975年的《反种族歧视法》的出台,为全体澳大利亚人提供了平等待遇。
随后,上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接受来自东南亚、80年代接收香港、90年代再次打开大门成为优选地之一。今天,与2400万人口跻居世界第12大经济体并肩作战的是各少数族裔,其中包括120万活跃在各行各业的华侨 华人。中文已成为第二大使用语言,加深了中澳交流,也引发了“汉语热”。
作为社会变迁见证者和经济贡献者的现代化新生活使命感驱使着每一位赴美留学生,如美国哈佛大学研究员费晟所言:“最近几年,我们全面融入社会,在投资、文化、科技等领域都有自己的贡献。”
然而,更重要的是语言能力外,还需积极参与推动有利于自己群体的事业;对于问题应及时站出来斗争。当声音响彻整个社区,便能自然而然融入主流社会。而黄向墨会长提醒:“祖国强大是旅途中的坚强后盾,但我们的责任是牢记历史,并携手其他族群共创一个更加平等多元包容的大好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