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普顿大学华人学者挖掘家族档案纪念赴澳移民200周年

【留学资讯5月17日电】19世纪末,数万华人在澳大利亚北部奋斗,为当地的繁荣与发展贡献了巨大的力量。今年,华人赴澳移民200周年之际,许多澳大利亚华人正在挖掘家族档案,以便分享他们的故事给中国和澳大利亚的观众。岁月流转,当我们清除历史的迷雾,对比今日在澳华人的新面貌、新成就,不禁感慨万千。

移民历史 苦乐参半

“我们吃尽苦头”,70岁的华裔曼伊·林弗看着照片,回忆起了历代移民澳大利亚的亲戚中的第一人,“我们没有做错什么”。林弗从餐桌上的一堆文件中抽出了一份1907年的旧移民文件。在一张照片中,一名身着中式裙装的年轻女子凝视着镜头——年龄:29,体型:瘦,头发:黑色,国籍:中国。这份文件让林弗的曾祖母于兰馨得以在3年内免于接受常被用来排挤非白人移民的听写测试。

日前,《纽约时报》报道称,对于熟悉早期华人移民历史的人来说,这段时间是一个苦乐参半、永远无法停止被重新诠释与讲述的事迹。

1901年,一项《移民限制法案》通过,它规定入境者要接受语言测试。如果一种欧洲语言通不过,就换另一种直到通不过。此后,“白澳政策”确立,大多数华人自知难以融入社会,便大规模回国,使得 华裔人口显著减少。

直到1975年,《反种族歧视法》出台,以法律形式保障所有 澳大利亚 人不分种族、肤色与信仰都平等对待。在此后的岁月里,该法律提升了各族裔间相互信任。

上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期,以及90年代,由于政策变化及开放度提高,大量来自东南亚、香港及其他地区的人涌向 澳大利亚 成为其经济增长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推动力之一。据统计局数据显示,在2400万人口的大背景下,每120万 华侨 华人的努力促进了 澳大利亚 的全球影响力,如今成为世界第12大经济体之一。中文已成为次大使用语言,与 中国 的交流日益频繁,更是带动“汉语热”。

主动作为 成绩斐然

“当地居民对中国经历了一系列态度转变,从抗拒到嫉妒,如今逐渐变为接受。”悉尼商场导购员简说表示:“最近几年,我们不再只是跟随,而是有自己的‘新生活’。”

费晟研究员指出,即使面对挑战和障碍,有些成就卓越且积极参与 社会 的个体也展现出了无可匹敌的情况。他强调除了英语能力,还需要更积极参与并推动有利於華人的法规;同时,当遇到问题时,要站出来,与不公现象作斗争。当更多的声音得到听到,那么融入 主流 社会自然而然发生了变化。

如今,在墨尔本唐人街,可见杨千慧市长候选人的海报,她是一位杰出的代表人物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激励更多后辈,让更多 華僑 参政议政,并共同促进社会平等、多元和繁荣发展。

在 新南威尔士州 ,成立了一个评选活动——金合欢奖,以表彰十大杰出 華僑 年轻人们,他们的事业成就以及对当地社区贡献得到认可。而杨千慧正是这次盛会上的受访者之一,她致力于增强 華僑 在政治领域的地位,并推动更广泛社群参与公共事务。她认为,只要保持尊重包容心态,无论何种文化,都能找到共鸣点,使整个人口更加团结,同时维护自身权益也是必要的手段。

最后,无论是在教育还是商业或科技领域,都有一批具有才干且勇敢追求梦想的人物,他们既坚持传统,又适应新的环境,是 中奥 文化交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友好关系深化过程中的宝贵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