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门,曾是元代齐化门的称谓,名为粮仓之所,城内九仓之粮皆从此门运至。据说,每逢京师填仓之节日,往来粮车络绎不绝,“朝阳谷穗”被誉为南粮北运的第一位喜迎神。这座古城门,与崇文门相似,其面阔五间、通宽31.35米、进深三间、通进深19.2米;楼连台通高32米;箭楼形制与宣武门略同,是一座宏伟建筑。
在清代,也有多次修缮,但城门形制仍未有太大特殊之处。《北京的城门与城墙》的作者喜仁龙称朝阳门城楼结构普通,只是在细部存在着差异。唯一的特点就是宽度较其他城楼要大。
自元至清,这里一直是经济繁盛之地。作为京杭大运河重要交通枢纽,朝阳门关厢热闹非凡,不仅商贾云集,还成为漕运粮食必经之路。在20世纪50年代,由于年久失修和安全隐患,最终拆除了这座历史悠久的建筑。
然而,在1978年,这片土地上建起了一座立交桥,以消失的朝阳门命名,如同对过去的一种致敬。而现在,从这里涌出的不再是传统商贾,而是一众现代人,他们追求的是中西合璧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体验。而那些曾经的小商品街区,现在已经变成了现代都市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