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大洋的学问美国留学项目中的课堂奇遇

很多学生都好奇美国课堂是什么样子?下面,我们就来听一位在美国游学的学生如何描述他在美国的经历,让他来告诉你,美国课堂和中国课堂有何不同。每天早上的上学时间,美国通常是8:30,但也有所不同,而国内则是早上八点,有些学校甚至更早一些,因此我们可以设定中国学生的起床时间为六点,洗漱、吃饭后到校,这样七点左右开始上早自习,然后是正式的第一节课。在美国,他们只需要在八点半前到教室,就可以开始正式的上课了,所以我们可以设定他们的起床时间为七点半。这一点,在睡眠质量方面,也让我们的中国学生显得不如。

到了上课的时候,一般情况下,是班主任监管早自习,然后任课教师巡视班级进行讲解。老师们往往照本宣科,将数十年来的教材反复教授,不加新意。而且,他们会经常拿出几年的老题目进行整改,让学生们做,以至于有些地方,即使到了高中毕业,也能轻松应对中考或高考中的问题。

与此相比,在美国,老师办公室和教室是一体化,可以说老师就在教室里办公,而学生也在那里学习。因此,他们会把教室装饰起来。如果这个是写作和阅读教室,你一进门就会看到贴满了同学们写得文章、自己设计的小故事分析图,以及留下的作品,即便只是短暂停留,都能感受到这就是一个充满活力的语言学习环境。

在课程安排方面,我们中国的老师会给予一定程度自由发挥答案时,但之后总是在黑板上标注正确答案,并要求背诵。此外,还有抽查机制,对未背熟者可能要罚抄,这种现象从小学五年级一直持续到初中毕业。在期末考试前,还需要背记大量内容简述和中心思想,再加上例题,总共达到小一万字以上,每个学期至少掌握这么多内容,而且还包括其他科目。此外,对于理科类似地通过大量练习掌握知识,不仅如此,还有额外难题供拔尖人才尝试。

而英语这样的死记硬背科目,从高中前基本靠被动接受,没有系统学习,只是在假期才偶尔出现真空期,因为没有长时间集中学习压力。然而,在美式教育中,与语文类似的英语教学方式却完全不同。在这里,无论是否标准答案,老师鼓励小组合作,每个人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故事结构、人物特征等,并分工展示,同时记录成绩作为课堂表现分值。在考试时,其实就是自己的工作成果,没有固定的笔试部分,而是以自己设计的心智任务展示能力,如PPT总结等,最终综合评分。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旦进入正规课程,上面的官方语言迅速流淌着准确无误的情报,使你尽快将答案及要闻牢记下来。这一切都是为了备战即将到来的考试,那时候看不到笑脸,更别提开玩笑了。一节结束,便收获疲惫但又不乏知识积累。但对于国外师生的情形,却截然不同:他们首先用幽默打开话匣子,用开放态度与大家交流;而且,他那“xx我爱你”、“xx你不能爱我除非我老公同意”的玩笑虽然不是真的,却传递了一种温暖感动,让彼此之间距离瞬间跨越太平洋直达心灵深处——这是文化差异所展现出的两种生活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