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游学日记:中美课堂风格大不同
很多学生都好奇美国的课堂是什么样子的?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一位在美国游学的学生是如何体验并感受到的,让他来告诉你美国课堂和中国课堂有什么区别。每天早上的上学时间来说,美国的上学时间通常是8:30,但也有所不同。在国内,学校从7点开始进行早自习,到了8点才正式开启第一节课。因此,我们可以设定中国学生的起床时间为6点半,以确保7点到校并参加早自习。此刻,我们进入教室交作业后,便开始了早读。这是一个普通中国学生的清晨生活安排。而在美国,我们学校上課時間為8:30,因此,只需在八點半前進入教室即可,這使得我們可以将美國學生的起床時間設定為七點半。從這一点來看,我們中國學生在睡眠質量方面顯得較差。
到了上課時段,中國班主任會監管早自習,而任課老師則會近班進行講授。老師們遵循既定的教材,不斷重複相同內容,這些都是根據他們長年的經驗和專業知識制定的。但是在美國,一個獨特之處是老師與學生的距離更近。美國學校的一個特色就是教室也是老師辦公的地方,使得學生能夠更加容易地融入環境。我見過一些特別的情況,比如寫作和閱讀課程,就像是一個展示區,每個人進入都能看到同伴們寫下的文章、自己設計的小說分析圖,以及參加課堂討論後留下的作品,即使只待幾天,也能感受到這裡對於語言教育的重視。
當然,在中國,一旦有空閒時間或心情舒緩時,老師會給予自由思考答案的機會,並將正確答案標記在黑板上,然後我們需要複製並背熟!此外,有時候還會不預警地進行考核,如果沒有準備充分就要接受懲罰。不難發現,在某些優秀的小學五年級至初中畢業期間,這種情況非常普遍。在期末考試前,我們需要背誦幾千字關於主要內容概述和中心思想,以及一些範例題目,加起来總共可能超過小型書籍厚度。一旦開始新學期,我們又開始新的工作。
相比之下,在美國,每節英語課(類似於中文文科)都不提供標準答案,而是鼓勵團隊合作讓每個人從不同的角度探索故事結構、人物特徵、概括和總結。此外,他們也常常組織小組展示活動,其中每個組別的人員各司其職,並且由 老师評分。在最後的大型期末考試中,你所獲得的是你自己創造的心智成果而非單純記憶測驗。你被要求提出一個自己的主題介紹、一份PPT總結以及其他相關材料,並將所有這些元素整合成為最终分數。
总结一下,上述描述了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与学习环境,它们反映出两国文化与价值观念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当我成为一个“外国人”时,这让我深刻体会到跨越文化边界时所带来的惊喜与挑战,同时也让我对两种教育体系产生了更深层次理解与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