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学生都好奇美国的课堂是什么样的?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一位在美国游学的学生的亲身感受是如何的,让他来告诉你美国课堂和中国课堂有什么不同。每天早上的上学时间来说,美国的上学时间通常是8:30,而国内则是八点,但是在这之前,我们要在七点左右到教室,七点多开始上早自习,到八点开始上第一节课。所以,我们把中国学生的起床时间定为六点,洗漱、早饭到校为七点。进班交作业然后开始上早读。这是一个普通学生的早上时间安排。而在美国,我们学校的上课时间为8:30,所以,你只需要在八点半之前进班就好,之后就是正式的上课,所以,我们可以把美国学生的起床时间定为七点半。就这方面,我们中国学生睡眠质量也受到影响。这一点我们稍后再解释有何隐患。
到了上课的时候,一般老师会先检查早自习,然后任职教师近班讲授。在中国,这些老师照本宣科,把讲了数十年换汤不换药的一套教材给我们讲。这一套教材不变我是有根据的是,我所上的初中是一所重点校,我曾经参加过中考出题工作,并且我的老师们经常参与判卷工作。我曾听他们说,这些东西我都教了十几年了,也经常拿一些以前老题进行整改然后再让我们做,以至于到了初三毕业前,我做卷子看题几乎可以知道这是哪个区里的什么类型的问题!然后拿出几天前的卷子,从容地把能抄得上的都抄上了。
而在美国,老师办公室和教室都是开放式,可以说老师就在教室里办公,而学生也就在那里学习,所以,他们会将教室装饰起来。如果这个房间是写作和阅读教学空间,你一进门就会看到墙壁贴满了同学们精心制作的小故事分析图,以及自己设计的小作品,或许连那位游客她也会尽力将房间装饰成我们的语言学习场所。这样做对效果极佳,就像实验室或生物实验室那样,让每个学习时刻都充满吸引力。
课程结束时,在课程安排宽裕且心情愉快的情况下,一些优秀教师还会给予自由探索答案的大量机会,然后正确答案被黑板之外展示出来,只需背下来并熟练掌握即可。此外,还有随机抽考,如果未能背熟,将不得不接受罚写作业这样的惩罚,这种现象从小学五年级甚至延续至高中毕业期都会频繁出现。在期末考试前,每个科目均需背诵大量内容简述、中心思想及例题,加起来可能达到小约1万字——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即便分散几个月内,也足以令人疲倦。而理科同样如此,不断推行难题以提升水平,对于那些未接触奥数知识者而言基本放弃;而英语则更多依赖死记硬背直至高中阶段才逐渐改变。
这些描述代表了一名中等生在进入高中前的学习状态,并非所有人都会遵循相同模式,但凡家庭强调教育或学校管理严格,此类实践成为必修项。因此,在假期间隔期间,大部分孩子都会有一段“真空期”,即脑海无存任何记忆,无思无虑。但随着新学期展开新的挑战,便重启正常生活节奏。
相比之下,在 美国,他们英语(语文)课程更注重创造性思考与交流。当讨论某篇故事结构、人物特征或概括时,每组成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并分享自己的观察。此后,由小组成员展示其研究成果,并获得临时分数作为个人表现评价。在最后一次考试中,不仅需要回顾教授提出的重点,还需通过预测测试理解关键概念。一旦考试季到来,每位同学必须确保已经准备好了要呈现的心得总结以及其他相关材料,因为他们真正掌握知识并不仅限于书本知识,而且包含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技能。
最终,上完一节完整课程后的印象往往只是沉重的心情和耳边不断回响的声音,那些细微差别虽然显著,却又带来了全新的视野,使人们意识到文化差异虽大但亦各有千秋,更重要的是,它们共同构成了人类丰富多彩的人生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