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学生都好奇美国的课堂是什么样子的?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位在美国游学的学生是如何描述他们的经历,让他来告诉你美国课堂和中国课堂有哪些不同。每天早上的上学时间,美国通常是8:30,但也有所不同,而国内则是早上八点,有时候甚至需要在七点多到教室开始早自习,所以我们的中国学生起床时间大约为六点,洗漱、吃饭再到校,这是一个普通学生的一天。而在美国,他们学校的上课时间为8:30,所以可以在八点半之前进班,然后正式开始上课,这意味着他们可以睡个稍微晚一点。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说我们的中国学生比他们更早起,更辛苦。这一点我们后面会详细分析。
到了上課的时候,中國教師會先巡視一下學生是否正規備課,再由任課老師進入講台進行授課。老師們幾乎照本宣科,用了十几年的教材,不斷地變化題型,以保證不被學生完全掌握。在我的初中時代,我所就讀的是一所知名學校,其老師們經常參與中考題目的編寫工作,因此他們對這些問題非常熟悉。我們的老師經常說,這些都是他們十幾年來教過的內容,他們還會拿出舊題目整改後讓我們做,以此來模擬真實考試情況。
而美國,老师办公室和教室合二为一,可以說老师就在教室里办公,同时也就是给同学们讲授知识,所以老师会把教室装饰得很美观。如果这个房间专门用于写作和阅读,那么进入这个房间,你就会看到墙壁贴满了同学们精心编写的小说、自己设计的情节分析图,以及留下的作品,即使你只是短暂停留,也能感受到这里是一种语言学习环境。
课程安排方面,我们中国的大多数教师只在条件允许且没有太多额外任务时才会给予自由思考答案的机会,然后将正确答案写黑板,并让我们抄录并背诵。此外,他们还定期进行抽查,对未准备好的部分要求补充练习。这种情况,在一些优质小学五年级之后一直持续到高中毕业,是普遍现象。在期末考试前,我们要背诵大量内容概述以及中心思想,加起来可能达到1万字以上,每个学期如此,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虽然可接受,但对于掌握更多科目的学习压力依旧巨大。
相比之下,在美国,一节英语语文类课程中,老师不会提供标准答案,而是鼓励小组合作,让每个人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故事结构、人物特征等,从而形成小组展示。老师会根据这些展示评分,并对总结后的内容进行评价。当考试时,最终答案就是来自这些活动中的产物。此外,在平时,上课时通常以小组形式坐在一起,便于开展活动。在期末考试中,他们可能不仅包括笔试,还有自己的设计项目,如报告书或PPT总结,这样的综合成绩成为最终分数评判。
另外,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中国教师使用官方语言和准确无误的话语快速传达信息,无论是在考试前还是平日里,都很少展露笑容。而如果偶尔遇见开玩笑的老师,他或她会迅速结束这样的行为,因为他的班级成绩自然而然表现出了其效果。他不会浪费太多时间在与课程无关的事务上,也减少了课外延伸活动,使得一个完整的一节课下来,大部分收获就是疲惫的心灵。但尽管如此,知识仍然积累得异常丰富。
最后,与此同时,当国外教师开始讲解的时候,他们首先用幽默感打破紧张气氛,比如“xx同学我爱你”或者其他轻松玩笑,这种开放式交流让人感到温暖。而当他们说出“我爱你们每一个人”,听者内心即刻涌动着感激之情,即便文化差异存在,每一次表达都会带来同样的温馨触动,使得彼此之间的心理距离瞬间跨越洋界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