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香港大学世界Top名校录取捷报



每一年,都有不少同学向我们询问:能否申请中国香港地区的大学?答案无疑是肯定的。然而,在着手申请之前,务必做好全方位的充分准备。毕竟,相较于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中国香港地区以及新加坡的院校,在选择范围上相对较窄。


同学们大多熟知 “港三新二” 或 “港五新二”,也就寥寥几所知名院校。而且,大家都清楚中国香港地区毗邻中国,求学期间往返便捷,毕业后在大湾区也有诸多就业机会。同时,父母也无需过多担忧,毕竟距离近,想看望孩子随时都能成行。但这些显著优势众人皆能看到,自然吸引了大量学生申请,竞争之激烈可想而知。


今天,我们就来与大家分享一个成功案例,看看来自西财天府的学子是如何顺利获得香港大学的录取通知的。





学生背景  

院校:西财天府       专业:英语

均分:89.5+          
:7.0(6.0)



录取信息  

院校:香港大学  2025QS世界大学排名第17位

专业:英语研究  Master of Arts in the field of English Studies



回顾一下,W**能顺利获得中国香港大学的录取,我个人认为以下几点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硬性指标成绩不仅达标,而且优异。


尽管 W** 同学来自双非院校,但其大学期间近 90 分的平均分,在本科成绩中已然十分突出。大学四年的平均分,绝非仅仅是一个数字,它更是学生持之以恒努力学习的态度、对所学知识的掌控能力,乃至对专业热爱程度的直观体现。很多时候,人们都在思索如何证明一个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能力出众且热爱所学专业。众多回答往往流于空泛,因为这些特质唯有通过持续不懈的实际行动,方能在成绩上切实得以彰显。


另一项硬性指标 —— 成绩,W** 同学达到了 7.0,且单项均不低于 6.0。与英国、澳大利亚的院校有所不同,申请中国香港地区的院校,合格的语言成绩是基本门槛,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院校或院系。曾经,我们电话询问过一所非港五的中国香港院校,对于所申请的专业,在他们收到的众多申请中, 6.5 分都毫无优势可言,很多申请者成绩达到 7.0,甚至还有提供了 G 成绩的。由此可见,对于秉持择优录取原则的中国香港地区院校而言,在申请之前,难道不应至少在硬性指标成绩方面做好充分准备吗?


其次,软性背景并非刻意包装,而在于日常的积累与提升。


提及软性背景,人们很容易联想到各类背景提升项目,诸如科研、实习等。然而,不妨反过来思考,若大家都能通过某种途径开个证明,或是花*获取参与科研项目的机会,你能做到,其他人难道做不到吗?你知晓的情况,院校的审核官又怎会不知?W** 同学在申请中所呈现的软性背景,皆源于日常积累,毫无刻意包装。例如在活动竞赛方面,她参加了全国高校英语竞赛、四川省大学生外语能力大赛等,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既积累了丰富经验,提升了英语水平,又斩获了省级、市级各类奖项。这些软性材料,绝非简单开具一份证明就能取而代之。对于那些不知如何准备、不清楚该从哪些方面提升自身软性背景的同学而言,不妨尽早进行升学指导规划,早做准备,提前布局。


第三,目标明确,聚焦优势专业,全力冲刺。


一般在做硕士院校和专业选择时,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学校为导向,尤为看重院校排名,特别是 QS 世界大学排名;另一类则以专业为导向,坚定选择某一专业,甚至未来的就业行业、职业都与该专业紧密相连。在做出选择时,许多申请者都期望 “鱼与熊掌兼得”,既想确保专业优势,又想冲击院校排名。在某些地区,比如澳大利亚,的确更易于实现这一目标,既能保证院校排名,又能选择心仪专业,甚至是热门专业。但就中国香港地区而言,我个人认为,务必充分展现个人在专业方面的优势,如此才能最大程度提高录取概率。尽管我们曾与 W** 同学探讨过选择其他专业的可能性,比如商务方向,但最终还是决定选择最能凸显其优势的专业进行申请,因为大学几年间,她的所有积累主要围绕该专业领域展开,且这也与父母对她的职业规划高度契合。


第四,提炼素材精华,充分展现特质,以文书凸显优势。


通过对 W** 同学的深度了解,能够深切感受到她对该专业领域的真挚热爱。无论是英语研究还是语言学,她都有着独到的专业见解。她热衷于投入时间阅读、赏析和分析英美文学作品,探究语言背后的文化与历史,并且学会了以批判性的视角看待世界。基于日常积累,她在申请时拥有丰富的文书素材。提炼精华,可充分展现出她扎实的英语研究基础,这一点也得到了专业课推荐老师的高度认可。她在专业基础上的优势以及个人特质与所申请专业极为匹配,甚至在课程设置上,也十分有利于她进一步深入学习与探索。录取,理应是这种双向契合的理想结果。


最后,自身实力与良好心态铸就最终理想成果。


与多数专业不同,该专业在录取评估过程中要求提交Writing Sample,并参加面试。可以说,Writing Sample彰显学生的自身实力,而面试环节则考验心态。与 W** 同学一同参加面试的竞争者,不乏来自 985/211 院校,甚至有来自 C9 北京大学的同学。尽管在院校背景上我们不占优势,但在专业适配性方面,我们坚信自己就是最合适的。正所谓 “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院校在评估录取时,会综合考量各种因素。只要我们展现出自信,呈现出充分准备的内容与优势,一切皆有可能。


我们始终鼓励同学们,以实际行动努力争取心目中的理想院校。尽早准备,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准备相关背景材料,突出深度、精度与专业性。相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每位同学都能收获理想的录取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