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中旬高考(论坛)成绩公布,有媒体报道称广州今年没出高考状元。对此,坊间传出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另类解释:“状元出国了”。乍一听确实够雷人的,但雷人背后一个不争的事实却随后曝出:2010年,国内放弃高考而直接选择出国留学的考生多达上百万!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高考弃考人数达到84万,而今年的数据虽然尚未公布,但根据权威部门的预测,由于受“弃考留”等因素的影响,今年国内弃考人数应接近甚至超过100万。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中国低龄学生出国留学人数达到近年来的最高峰,赴海外读高中的学生比往年增加两到三成,高中毕业参加“洋高考”赴海外上大学的学生,也比往年增加一成多。 百万考生弃考留学,现象可喜本质堪忧 新东方教育的统计数据显示,自2003年以来,赴英美加澳读本科的学生数量持续增长,占到了所有出国留学人员的五成。而自三年前美国高中教育对中国学生开放至今,低龄学生出国留学已达到近年来的顶峰。 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许多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越来越倾向于花费几十万甚至几百万来送孩子走出国门接受国外教育。而在重庆、成都、南京、杭州等地的个别中学,也时有整班几十名学生同时出国上大学的消息见诸报端。这从某种程度上说明了中国留学生的低龄化倾向正日益明显,由目前的本科、硕士为主扩展到中学阶段的趋势将不可逆转。 100多万考生纷纷放弃国内高考,选择直接出国留学,这种现象从表面上看,貌似是国人重视文化教育的结果。许多家长为了让自己的子女接受到国外优质的教育而不惜花费重金的做法,确实说明国人在投资分配的意识和选择上有所提高,但透过现象看本质就不难发现,其实百万考生弃考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们的家长或他们本身,对中国的教育体制、对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甚至对中国的大学失去了信心,持否定或不看好态度。不得已而为之,说白了就是一种悲哀。 “回头看,十八年教改就是一场失败!改了这么多年,换汤不换药,面子上的东西是换了好几荏,但涉及到本质上核心的东西,基本没改出什么花样来”,一位从事了多年教育、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老校长这样说。 中国教育应反思,大学不是“替罪羊” 近两日,在国内著名的某大型网络社区里,有一篇题为《恐怖的:中国大学——中国教育的替罪羊!》的帖子引起了激烈争议。帖子中心观点认为:“中国教育的真正问题不是出在高层,而是出在中层,不是出在大学,而是出在中学!所谓的中国大学,只不过是中国教育的替罪羊!” 紧接着,在一一例举了初高中教育所存在的种种弊端之后,该帖作者又举例阐述说,“在我们的中学,完全不教你独立思考,只告你啥是对错。一切都是为了考试,一切都是为了分数……虽然社会上也有个别像新东方优能教育那样的培训机构,借鉴国外模式从不同角度让参加‘酷学酷玩’夏令营等活动的学生,从兴趣出发,可以在玩中学、学中玩,既发掘天赋拓展个性,又能快速提分,从而实现个人能力提升与轻松就上名校的双赢,但这对于整个分母非常庞大的中国学生来说,却无异于杯水车薪……” 事实上,中国教育的持续疲软、问题丛生早已是不争的事实。而在此情况下,根据中国与世界贸易组织的协定,三年后,国际教育机构将被允许进入中国市场,这样一来,国内的办学力量,无论是公办也好民办也好,都必须面对全球化的更多挑战。在这样严峻的考验面前,竞争势必更加激烈和残酷,这时如果教育质量还是不能得到显著提高,那么不但人才流失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将无可避免,甚至连中国本土的教育机构能否竞争得过国外机构以期站得住脚都未可知。 为了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更为了中国年轻一代的综合素质能够得到更好培养,中国教育必须反思。反思的内容不应当继续停留在肤浅的表面,而应该从教育体制本身变革入手,综合调研中国教育各个阶段包括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以及研究生(论坛) 等方面的种种问题,然后统筹兼顾,立足长远,从整体上评估,改革教育体制,杜绝教育,推进教育公平,解决教育问题。唯其如此,中国教育才可能凤凰涅槃,烈火重生,实现孔子之后跨越千年的教育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