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踏青,江南雨后的细腻。正月的雨水似乎永远不会停歇,而一旦放晴,山茶和红梅便如同穿梭在天际的红云,弥漫着浓郁的香气。六角形的山茶花像拳头和握把,一种即将落下的美丽。
野外草木稀疏,但冬至和春季过后,它们总能以新芽复苏,无论是淡蓝色还是淡红色的嫩壳,都覆盖着未来的希望。这些花蕊卷曲,如同藏地玛瑙图纹上的“天眼”。
核圆润,每一颗都像是被雨滴洗涤过的情感,在静止的水面上泛起波澜。它们真是太美了。不过,一开春,山茶和红梅盛期就过去了,现在迎春和玉兰开始绽放,他们各自散发着淡淡芬芳。
另一边,则是繁华落尽,如秋千般摇曳满枝。在枯荣交织中,我不禁想起身边的人与事,也为人世间多愁善感感到慨叹。这就是“伤春悲秋”的道理。
诗人钱在他的注释中提到:“美丽与华丽,它伤害了春天与秋天。而‘春蚕到死’、‘蜡烛化为灰烬’深情到了可以在爱情中枯竭而变得好色。”这也体现了古代对多愁善感的一种理解,即触觉灵敏、感情充沛,有更细腻的情感表达,这对于文艺创作来说是一份难得的赐予。
虽然现在我们不再用古代那种悲欢离合来描述季节变换,但人类的情感从古至今始终如一。众生皆苦,无一人幸免,因此如何在这苦海里寻找片刻安宁,也成为了一个跨越时空的问题。
眼前的景致——清风明月、万物复苏,是王维回乡时所言“天命无怨,人生有好风”所描绘的一幅画面。我趁这个晴朗之日,与你分享这一切。此情此景,不知何时又会重逢?
相思似春,让我想起那句诗:“折柳送别”,江南江北送君归去。在这样一个季节,我们或许无法真正体验柳树带来的别离,却能通过文字抒发心中的思念。
王维曾写下《送元二去安西》:“渭城对雨轻尘客舍青翠鲜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唐汝勋评道:“唐人写送别诗上亿首,只有‘阳关’名噪一时,其意深沉。”李东阳则称王摩诘“阳关无故人”之句,“后之咏别者千言万语殆不能出其意之外。”
王维的一生作品丰富,可以分为游侠边塞诗、山水田园诗、送别赠答诗及应制奉和等类。他以简洁笔触捕捉意象,将自然界融入生活,用佛禅哲学使生命获得更广阔视野,使俗世情感超脱俗尘,从而显得更加神秘而持久。
点缀着柳绿的小径清新明亮,当阳光照耀下,那些告别的感觉却并不显露。一切都是简单直接,却又韵味盎然,就像那桃花柳枝,在江南园林中盛开著自己的小世界,又或者是在城市里的河岸上随风摇曳,以一种既旧亦新的方式诉说着岁月流转的人间烟火琐事,以及那些永恒不变的情怀与思念。
当年我往矣,柳依依;今何求哉?独惮兮恍兮,是处行役真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