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伦多大学的风帆竞速赛事中,牛津与剑桥展开激流对决,历史可追溯至1829年。除了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暂停,这项年度赛事已成功举办了第160届。比赛路线沿着伦敦西部帕特尼逆流而上,到达莫特莱克,全长4英里374码(约6779米)。每当朋友们询问我关于剑桥和牛津之间的情感,我总是淡定地回答:“无解。”这个“无解”并非带有贬义,只是描述了这两所大学间复杂而又简单、明晰又暧昧的关系。他们就像枝头上的兄弟果实,或是蔓藤上的一对姐妹花——彼此看不惯,却也无法离弃。
几百年的传承可能就是塑造这种爱恨交织情感的原因。这反映出一种矛盾心理,也体现了一种纠结状态。因此,他们相互生恨,但同时也是因果循环中的两个部分。这正是一直困扰牛津和剑桥的问题,不管再耗费多少时间,也许依旧无法梳理清楚。
尽管他们内心清楚谁都不能轻易胜过谁,但这一点没有阻止他们在现实中不断演绎这一关系。在学术领域和体育竞技场上,他们继续展开明争暗斗,其中以每年的赛艇对抗赛最为著名。这项比赛始于1829年,每年一度,在西伦敦泰晤士河上从Puntny逆流至Mortlake,全长6.8公里,使用的是八人单桨划船队伍。
每一次比赛都会吸引30万人聚集河岸观赏,同时BBC直播收视率高达1000万人左右,还有116个国家及地区5亿观众通过卫星转播观看。此数字足以媲美英国足球联赛、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以及F1英国大奖赛。因此,这对于牛剑来说,是向世人展示孰强孰弱的一个绝佳机会,他们各自使出浑身解数,一较高下。
2014年的比赛已经是第160届,并且双方均有奥运赛艇选手参战。当时平均年龄26岁、高190厘米的人才代表了牛津,而24岁、高197厘米的人才代表了剑桥。但由于一位剑桥选手掉入河中,那一年得到了牛津团队的胜利。截至2014年,牛津代表队赢得78次胜利,而剑桥则赢得81次。
趣味横生的故事起源于1829年,当时来自哈罗公学并分别就读于两校的一位查尔斯好友提议进行一场划船比拼,以打发假期之余的心情。而这最初仅仅是一场友好的玩笑,最终却被学校认真对待,并成为了学校间正式的挑战:第一轮由剑桥发起挑战,因为失败者必须等到下一个复活节才能再次尝试。
随着时间推移,这一传统确立下来:前一年失利者将成为后续年的挑战者。如果你未能取得胜利,你将不得不接受这样的屈辱,因此输赢对于这些心高气傲的人们变得越来越重要,从而拉开了一段百年的恩怨序幕。不知是否也算是一个由爱生恨的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