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与剑桥赛艇对抗,历史悠久,自1829年创立,一直如今第160届。两队在伦敦西部的泰晤士河上展开激战,从帕特尼逆流至莫特莱克,全程4英里374码。每当朋友询及彼此看法,我总是淡语一句:“无解”。这“无解”非贬义,而是复杂又简单、清晰又暧昧,既有不可否认的关联,又有不可避免的对立。爱恨交加,是几百年来不断传承下来的情感纠葛,是学术和体育上的明争暗斗。
赛艇比赛始于1829年,每年的举办,让他们在学术之外还有了另一个较量场。在全长6.8公里的泰晤士河上,他们以八人单桨赛艇相遇,每年的比赛吸引30万人次观看,全球1000多万人收看直播,还有5亿观众同步收看卫星转播。这不仅让他们向世人展示孰强孰弱,也使得输赢变得重要起来。
截至2014年,牛津代表队已赢得78次胜利,而剑桥则赢得81次。但说到起源,这场比赛并非始于火药味,有趣的是,它由两个好友之间的一句玩笑话开始。一场划船竞赛,以打发假期为目的,最终演变成以学校名义进行,并建立了输赢换位的规矩:前一年的失败者就是下一年的挑战者。如果挑战未能成功,那就继续当失败者直到成功。
这一切,或许也算是由爱生恨的一个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