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留学生和其父母都有一种误解,以为留学时间越长会收获越丰,在国外的工作经验也越长越好。实际上,如果孩子的目标是移外,出国时间长些确实没有关系。但是,如果孩子在完成海外学业后的目标是回国进行发展,则出国时间不能太早,留学时间也不应太长。
中国的人文环境、处事方式和行为理念都与西方国家不同。在国外生活久了,适应了国外的环境,反过来就对很多国内事物不习惯。在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这么一些海归职员,他们对很多事情不满甚至不屑,而同事或客户看他们时,也觉得他们格格不入,有种“不懂还装清高”的感觉。这种理解的不对等,便是海归在国外待得太久,反而难以融入中国文化的表现。抱这种态度的海归,在团队合作和客户服务的执行力方面都会相对较弱。
另外,中国和西方的市场运作完全不同,在国外越久,国内需要的职场能力反而会下降。中国市场有着西方人想象不到的竞争行为、客户习惯和人际关系模式,还有完全不一样的管理方式和游戏规则。千万不要想当然地以为,在西方学习过或工作过就更有能力。
以欧洲留学为例,很多留学生在毕业后总希望工作或实习一段时间后再回国求职。但欧洲国家喜欢一切按部就班,不愿意处理突发工作。另外,他们非常强调休息权和假期权,努力加班的行为非常罕见。在这样的状态中工作一段时间后的留学生,一旦回到国内,就无法跟上职场节奏,不但业绩不理想,即使生出抱怨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还有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即出国太早或者 留学太久,这样做可能会失去职场成功所需的人际网。在实际的情境中,无论名校文凭多么闪耀,都比不过那个人脉网络能给予你的支持与机遇。当你走进任何一个行业时,你所拥有的朋友圈子都是你最宝贵的一份资产。而那些远离家乡、频繁变换环境的小伙伴们,他人的眼神里却充满了怀疑,那是一种永远不会被接受到的孤独感,是一种未曾预料到的挫败感。
因此,对于未来立志于回国产生的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而不是盲目追求某个学校或者地区。如果能够将学习体验放在学校地点之前,那么即使只有一到两年的经历,也足够让我们从中学到宝贵的一课。而如果选择了一个华人众多的地方,只要自己努力,即便是在那里度过三四年,我们也能收获颇丰,因为我们并非为了逃避,而是为了提升自我。
最后,让我们记住,无论何时何地,当我们的脚步踏上世界各地的时候,我们应该始终保持着开放的心态,不断寻找机会,但同时也要坚守我们的根基——文化传承,让这份来自心灵深处的声音成为我们的指南针,为我们的未来指引方向。不忘初心,用知识来开辟新的道路,用智慧来塑造属于自己的明天。这就是为什么说,“熟悉”比“融入”更加重要,因为它让我们既保全了身份,又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一路上的风景,或许并不完美,但正因为如此,它才显得那么珍贵又值得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