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侨报》文章 原题:中国留学生暴增,有何不好? 中国高校新学年招生录取工作正在紧张展开,海外高校也借机登陆中国招揽生源,新一轮的留再度成为这个夏天人们关注的焦点。 留学中介机构的最新预测显示,今年中国自费留学总量有望增长30%,达到创纪录的27万人,留学生总量也将接近30万人,继续保持留学生输出全球第一的地位。 针对近年来快速增长的留,中国国内在纷纷剖析其原因的同时,也表露出更多的担忧:人才的外流、中国家庭财富的外流以及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冲击。 毫无疑问,中国高等教育的录取机制和人才培养方式存留的“痼疾”是不少学生选择留学的重要原因之一。有中国媒体评论说:“出国留学是孩子和家长在用脚对国内的教育制度投票。”但其实,这话只说对了一半。中国教育资源的稀缺,加之中国普通家庭生活水准的提高、国家政策和社会环境的进一步开放、留学中介机构的不断发展和国人对子女教育的重视等等,都是中国成为留学生输出大国的重要原因。 尽管如此,中国在留学领域“称大”并不值得忧心忡忡。令人担忧的则是:一方面,在海外高等教育的挑战下,中国教育体制的改革步伐依然缓慢,教育领域的危机意识并不强烈;另一方面,从当局到民间,如何采取更有效的措施不埋没人才、不浪费人才,远比评估留学教育的得失更加重要。 教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未来发展的命脉,国家的强大首先是教育的强大。但是,也应该看到,在浩浩荡荡的世界大势中,发掘人的潜能,让每个人公平获得更完整、更优质的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政府的应尽职责。本国的教育体制如果培育不出世界级顶尖人才,甚至埋没人的才能、扼杀人的成长,那将成为历史发展的“罪人”。 而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留学教育不失为弥补本国教育不足、更好地发掘人才、快速汲取人类优秀文化技术精华的一种有效路径。将优秀青年输送到外国留学并非意味着人才流失,而是借助他国力量,为本国储备人才。按照中国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当前中国的留学人员不是多了,而是少了。 对于中国来说,重要的不是去统计有多少优秀学子留学海外,而是如何将那些学有所成的青年才俊吸引回来,让他们真正成为中国社会的中坚力量和推进中国发展的“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