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后的十字路口在国内还是到国外读书

中国家长对于孩子,一个基本的出发点都是相同的,就是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用现代的话说,也就是要成为有竞争力的人才。所谓有竞争力的人才,就是要形成孩子的比较优势。而所谓比较优势,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也就是形成孩子的个性特长。 中西高等教育模式的基本差异,或者说西方教育的特点与优势,也在于西方高等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并且注重三个方面: 第一,学生对所学的要有兴趣,要有,不是家长老师社会要我学,而是自己喜欢,大人的责任是提供条件和发展机会而已。 第二,认为教育重点在于是一种人际交流合作活动,而不只是读书。因此,教育不只是课堂,也在课外,在所在城市,甚至到国外游学。不只是看书,与老师、同学的交谈都是在受教育。 第三,大学注重通识教育,也就是说让学生对自然界、人、社会有一种贯通的认识,在这个基础上,再选择自己的专业,可以推迟到大二下学期甚至本科毕业后再确定专业。不像现在中国的大学,学生高考录取就确定专业,进大学后专业很难改变,有点指腹为婚的味道。 当然,中国大学本科教育也有自己的优点,最大的优点是学生基础扎实,杨振宁先生因此说中国的本科教育是世界上最好的,比美国还好。 那么,高考后到底让孩子在国内,还是去国外上大学?当然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孩子的知识能力基础,个性特点,意愿及将来打算,家长的经济条件等。比如如果孩子有个性,外向擅长交往,可以考虑出去。 如果仅就高考成绩而论,我的观点是,如果成绩很好,则可以考虑不出去,因为你在国内体制和游戏规则下很适应,而到国外需要大的转变,面临许多未知情况,有不适应和成绩下降的风险。如果成绩一般,则是否出去是两可,更多取决于上面提到过的因素。如果成绩较差,条件也具备,则当然出去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