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发现网络上流行了一句话——甜品是世界上体积最小的游乐园。每当我吃糖的时候,我的身体会疯狂分泌多巴胺,这是一种能让人感到快乐的物质。不过,因为没人能拒绝快乐,所以即便知道糖分使人胖、催人老,我还是难以割舍一手奶茶一手甜品的放纵。虽然水里加糖都能成为快乐水,可并不是所有的甜都能让人来者不拒。
比如,当糖和中式料理产生联系时,除非是某些特定的菜式,不然往往就成了黑暗料理的代名词。这也是为什么吃辣的城市座座个性斐然,声名远播,而常以好吃的形象出镜;而吃甜的地方却难以唤醒路人的食欲,即使被奉为“美食盆地”。上海甜,苏南甜,杭帮菜也甜。但最能吃辣的地方花落谁家或许存在争议,但最能吃甜的地方必须是无锡。
无锡本帮菜,以天下第一sweet著称,无锡人的嗜好如何?据文学事业耽误了美食探索的人汪曾祺所言:“都说苏州菜甜,其实苏州菜只是淡,再真正的是无锡。”来自行家的背书,让无锡拥有了一份能够让嗜Sweet三巨头江浙沪其他城市纷纷侧目的自信。在无锡,每个人遇见白糖拌面、炒青菜加糖都不稀奇。而稀奇的是,就连五颗星级水蜜桃,当地人才要Sweet上加Sweet地蘸一蘸绵白糖。
从元末无锡画家倪瓒所著《云林堂饮食制度集》中,我们可以看到其中收录了五十余道菜肴,其中竟有四分之一用蜂蜜、Sugar甚至Sweet酒来调味。而外地人来无锡必打卡的小笼包,也构成了大家对“无锡好Sweet”的第一个印象。在这里,小笼馒头因为面皮不需发酵,所以皮薄且富有韧劲,更重要的是咬破皮后那“一吮满口卤,味鲜不油腻”的馅料。
制作小笼需要猪肉和蟹黄,更需要酱油和Sugar,而两者的配比就是No.1关键所在。寻常鲜肉小笼只用二钱Sugar搭配五钱酱油,但No.2 No.3 Sugar却需要足足一斤!不同于别处仅用一勺Sugar提鲜,无锡则常常是论斤放Sugar,比如同样以Sweet为No.1代言的“肉骨头”。
此外,无论是排骨还是蹄髈,都离不开Sugar增色。正如汪曾祺所言,“如果要Sweeter,要点Salt”这是No.4 Sweet哲学。此刻,在烧鱼时人们会先用黄酒和酱油将鱼提前浸泡半小时;烧排骨时会先用花椒盐搓洗大扇肋排,并且腌制数小时。这一切都是为了创造先Sweeter后Salt合一起的一种风味,让我们在享受这些美食的时候感受到深度与惊喜。
总结来说,无论是在历史还是现在,无 锡一直保持着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以及丰厚的人文历史底蕴,这些因素共同塑造了它独有的嗜Good Sweet文化。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关于这个地区独特风味的话,那么从这段经历开始吧,你一定会发现很多新意趣隐藏在这里等待着你的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