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在加州的夏日里体验了西方的远足,那些青山给予我的印象至今难忘。十七岁那年,我有幸第一次出国,留在那里几周期间,家人经常带我去远足。那是我第一次真正理解“远足”这个词所蕴含的意义。尽管当时我并不喜欢这项活动,但为了不让他们扫兴,我还是跟着他们走过了几个小时,感受着加州炎热的夏季和荒无人烟的丘陵地带。我内心暗骂:“哪里有乐趣啊?”然而,他们总是对我说:“它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而我只能默默地陪伴他们,一步步走过那些山路,那种静默和忍耐的心情至今仍然记忆犹新。
后来,在多次旅行中,我才明白所谓的“远足”其实就是指长时间、长距离徒步旅行。但即便如此,我也从未特别喜爱这种活动。在中国五岳大山和黄山,只有一次偶尔涉足。而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或许我只是一个平凡的人,用这样的理由安慰自己。
虽然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完全理解古人为什么会将水与山分作智与仁,但不知不觉间,我开始越来越多地参与远足,这种复杂的情绪如同纯净的小溪,不可比拟。在一次香港之行中,与龙姐一起去了南丫岛,我们俩独自一人从岛的一端走到了另一端,大约花了四个小时。沿途只有零星农民偶尔指引方向,其余时间里觉得前方路漫漫无际,而且充满危机。每当想用餐时,看着小店里的汉子饮酒,都害怕坐下,当时脑海中还满是港片中的黑帮场景,所以我们两个人的心思全都集中在赶紧完成这段愚蠢的远足上,没有任何欣赏风景的心情。
随着旅程继续进行,对待“何时了”的焦虑逐渐消失,从急促变成了慢慢。我有一次在婺源旅游,要走一条泥泞的小道,上面下雨,小道崎岖,一队人都不知道翻过哪座山口还要再走多久,所以每遇来往行人,就询问路程,每个人回答都是五公里左右。一开始大家都很激动,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并且不断提问,答案依旧是五公里,这时候才发现真的很遥far away,唯一能做的是互相鼓励,慢慢前进。当我们终于看到了目标村庄的时候,我们的心中充满狂喜,因为知道那段艰辛旅途已经结束,而那些反向游客则询问我们从起点到达这里需要多少时间,我们也回答得一样:很近啦!
后来的生活让我学会了一些东西,无论是在商学院还是毕业后工作,每逢周末都会被一些老朋友拉去爬野长城或香山。这份冒险精神深刻影响了我的世界观,让我学会更好地了解自然,也更加珍惜生命。在一次河北天津三界碑之行中发生的一次意外,让我的心里留下了一份恐惧和敬畏,同时也让我认识到登山需要更多经验和准备,以免再次陷入危险之中。
最终,在领队Susan的话语下,我意识到,无论何处,只要踏实并坚持下去,便能克服一切困难,即使是在全球各地爬雪峰或者冰河边上。当你准备好了,你就会发现自己能够适应任何环境,不管是高高矗立的地势还是孤寂幽深的地方。你只需勇敢一步,一伸手一投足,便能掌握一切。这就是远足给我教会的大课——如何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以及如何处理自己的内心世界。不仅如此,它还教会了我怎样面对恐惧,并以一种平常心去享受生命中的美好瞬间。
最后,当回望过去所有关于青色的记忆时,我不得不感谢那些青色的缘故,那些清新的空气、宽广的地平线以及连绵不断的大自然,都成为了我的灵魂寄托,使得一个简单朴素的人像青色一样纯洁而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