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越,一个16岁的少年,他是“未来企业家社会责任联盟”的发起人之一。在2009年国际家族企业论坛上,他站在讲台前,声音不疾不徐,但偶尔颤音透露出他青涩的年龄。他的外公茅理翔,是方太厨具创始人、宁波家业长青学校创始人,这位成功实现一代二代交的人,现在思考的问题,不仅是民企能否顺利过渡,更是如何让新一代接班人的问题。如今,“新一代”已经扩展到高中生,他们被设计成在国内接受教育,然后进入欧美排名靠前的大学,如常青藤联盟学校毕业后再回到中国。
但这条路对很多孩子来说并不平坦。2005年,一位中国企业家将儿子送往新西兰大学,但三年后发现儿子沉迷电脑游戏,在学校被边缘化,最终失去兴趣和斗志。这表明望子成龙心切的父母,往往认为花钱就能买到教育,而忽略了知识准备和磨难教育的重要性。
泽邸教育首席学术官周立伟指出,这些孩子缺少磨难教育,被边缘化,最终成为富二代攀比怪圈的一部分。当他们错过最合适的受教育时机,大多数情况下,他们无法再被雕琢或重塑。因此,“为了留学而留学”,误导了孩子们。
这个话题很严肃。周俊曾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工作,现在与周立伟一起创办了一家专门为企业家子女提供帮助的小公司,每年只招收20名学生,最终目的是将这些精英送入美国读大学(理想的是常青藤联盟学校)。这是基于他早年的经验,他曾为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与哈佛商学院、西班牙IESE商学院合作CEO班工作。“课余时,CEO们都聊什么?”他问道,“从我以前采访的经验,CEO聊得最多的话题,是政府关系、生意、孩子。” “孩子是第一位的。”
这些忙于事业的CEO们,并不避讳他们对孩子教育的担忧。这几乎是摆在所有企业家面前的最大问题。一开始父母决定,让孩子出国留学;慢慢地,他们自己也明白自己的未来,下决心要出去读书。
然而到底应该什么时候到哪里读书?如何打基础?这是关键问题。在周俊和周立伟看来,这涉及分析十五六岁孩子们拥有的条件,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他们聪明、积极正面、阳光,对自己有期许,但不足之处大多数缺乏坚持力和沟通能力。”所以,要找到路径,让这些孩子放大优点,为将来的交打下基础。这是一条艰难而复杂的人生旅程。但对于那些希望看到自己的家庭传承下去的人来说,它无疑是一个必须走完的人生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