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奥地利与匈牙利的历史纽带
地理位置上,两国是邻居,均位于欧洲中部内陆地区,匈牙利东临奥地利。
历史上,1867年前,他们分别为独立国家。1867年后,他们联合成为奥匈帝国,也称奥地利-匈牙利帝国(Austria-Hungary),这是一场折衷解决方案,以维持原有奥地利帝国的结构。
扩展背景:
奥地利自中世纪开始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是欧洲强国之一,并且是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中欧650年的中心。
匈牙利在公元1000年建立王国,一直到1526年解体,再分裂为三个部分。1699年起,全境由哈布斯堡王朝统治,最终与奥地 利合并成一个国家——奥匈帝国。
二、工业实力比较
奥匈帝国时期,由于其庞大的土地和人口,它们组成了一个强大的经济体,其工业发展水平一直处于较高水平。
匈牙利作为电子产品制造商在东欧和中部最重要,而它的一家汽车零件生产公司则是全球第三大发动机制造商。
奥地里尔最主要的产业包括机械、化工、食品饮料、金属加工和汽车业,其中机械和设备制造占据了很大的市场份额。
三、关系概述
普鲁士王国与奥地里的匈牙里亚不属于德意志邦联的一部分,而他们都加入了德意志邦联,这与它们在神圣罗马帝国时代的情况相同,因为普鲁士诸省原本属于瑞典王国,而不是神圣罗马帝国;而同样,哈布斯堡的皇帝拥有自己的独立国家,因此两者都排除了出德意志传统疆域,在成立时也被排除在外。
四、合并后的新形态
1871年的普法战争后,普鲁士领导下的德意志邦联正式成立,并迅速崛起成为一股新的力量。随着时间推移,该联盟不断扩张,其影响力渗透到了整个欧洲。而另一方面,那些曾经受过哈布斯堡家族统治的人民开始寻求更多的自治权力。这导致了一系列民族主义运动,最终导致了1918年的革命性变革。在此期间,一些地区宣布脱离哈布斯堡家族的控制,而其他一些则试图保持现状或寻求更大的自治权力。
五、新兴的地图形态
随着协约国胜出的迹象变得明显,对这些地区来说,是时候考虑他们自己的未来了。当局势对这些地方不再有任何益处时,当局决定以民族主义来代表自己,同时接受协约国内提倡的大民族主义观念。此刻对于是否继续留在旧有的政治结构下失去了信心:经济活动已经停滞不前,不仅如此,即将来经济增长机会也看不到希望。在这种情况下极端民族主义获得支持者的认可。一系列区域宣告独立,然后是在11月3日达成了停火协议。战争结束标志着一个新时代——多个小型国家代替了过去的一个大型单一政体。在这个过程中,大量的小规模冲突发生,但最终所有这些变化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承认,并通过一系列条约得到保障,使得这些边界稳固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