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踏上前往Keele大学的旅程前,留学生们是否已经充分意识到了这三大潜藏开支?首先,医疗费用和保险成本是不可忽视的要素。尽管每所学校的保险方案各异,但留学者都需自掏腰包支付,而这些学校提供的保险并不涵盖预约费、眼科与牙科服务等额外支出,因此务必仔细研究所在学校的保 险覆盖范围。此外,当他们选择在假期期间留校,便需要额外支付住宿费;即使选择离开校园或美国,也必须准备航班费用及临时住宿费,以及伙食和社交活动费用。交通成本同样值得关注,即便居住于学生宿舍,只要不常离 campus,也仍需考虑日常通勤费用。而对于那些选定校外住宿并距离较远的地方的人来说,这笔开销可不小,如洛杉矶的一位曼迪女士,每个月花费超过100美元用于停车和汽油。
除了提前规划预算和安排,我们也可以探索一些节省开支的小技巧。利用微信、微博、QQ等社交平台进行视频通话以减少与家人通信成本,南密西西比大学李明明就这样做了。他指出:“现在互联网非常便捷且快速,大多数地区都覆盖Wi-Fi。”至于饮食方面,在美国大学通常能购买到餐点,但一顿普通午餐可能花费4到8美元。李明明补充道:“虽然学校餐厅价格适中但缺乏家乡味道,所以我通常自己烹饪。”他会经常做些简单菜肴如炒鸡蛋、茄子炒肉,并偶尔为自己备些美食。
此外,一些超市晚上的购物往往更具优势,因为许多商品价格会有折扣。这就是所谓“以时论价”的生活方式。不少留学生发现来到美国后,无处不见各种促销活动,从“黑色星期五”、“年底大减价”以及周末促销活动,都能找到优惠信息。在服装特卖尤其受欢迎,有时候甚至是半价销售,但很多人买下无需之物,只为将来有一天穿戴。但消费专家安德烈亚·沃罗奇建议订阅商店电子通讯联系Catalog Choice取消邮寄目录,并从手机上删除任何推送诱人的通知,以控制对特价品的冲动购买。
最后,不得不提的是美国图书价格昂贵,一些专业书籍售价高达百元以上。经验丰富的学子建议新生选定课程后立即借阅图书馆中的专业书籍,或是在网上寻找二手书,比如亚马逊或eBay等网站。此外,在购置图书前应尽量了解信息,并寻找免费资源,因为许多美国大学实际上会提供免费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