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暑假的尾声,武汉不少中小学生从海外游学归来。近日,记者探访了多家游学机构和20名游学归来的孩子发现,他们的“游校”经历远非一统天下的学习之旅,而是更多地体现为走马观花式的旅游活动,有些甚至只是在美国大学门口拍了一张合影照。
10岁的小学生许璐从香港游学回来了,她父亲许先生介绍,他在一个夏令营机构给孩子报名参加了一个项目,这个项目包括参观香港海洋公园、迪士尼乐园以及一些大学,并参与了名为“领袖能力训练”的活动。这个7天的香港游学项目花费了8800元,但许先生表示孩子回来后主要讲述的是他们在景点中的经历,对于领袖能力训练活动也说不清楚,只记得去过香港大学并搞了一场圆桌讨论。
17名有过游学经历的中小学生中,有5人认为他们的经验与简单旅行无异,他们在新加坡或美国著名景点上的时间占据了大部分。另一个例子是华中科技大学附小五年级生董蔚然,他花费4万元跟随一家培训机构进行“十大名校深度探访”,结果他只留下了一堆门口合影,而且对学校历史和特色知之甚少。
这类“旅游+逛大学”模式成为许多中国家庭选择的暑假方式,因为它提供了一种安全且有组织的手段让孩子出国玩耍,同时还能获得一些教育性质的体验。不过,一位英国硕士生的武汉姑娘何苗苗指出,在西方国家,这样的行为被视作缺乏深度和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体验,而中国家庭更倾向于这种类型的心理投射。
实际上,这些所谓“高端”的国际教育旅行通常由旅游公司经营,它们通过将普通旅游线路与某些高校联系起来,然后挂上“国际教育旅行”的标签,就能吸引顾客。这类产品价格高昂,从1.5万元到4万元不等,甚至有的28天海外计划可以达到8万元。但这样的服务是否真的能够提供有效的人文交流和知识传播仍是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