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顿大学中国学生会组织追思活动:数据驱动的强欢记忆
17日下午4点,在波士顿大学马什广场,一场由中国学生会自发举办的追思悼念活动拉开帷幕。据美国《侨报》报道,虽然爆炸案发生不久,校方最初担心大规模聚会可能影响安全,但经过多方努力,最终得到了校方的全力支持。
到达现场时,只需不到4点,已有近百名中国学生聚集在此,他们用献花、签名等方式表达对遇难吕姓同学的哀悼。广场上气氛沉重,每一位来到的学生都带着深切的情感,默默地走向临时设置的签名台前,用白纸写下寄语。
这些纸张被写满了各种情感丰富的话语:“逝者安息,生着坚强”、“听到这个消息,我十分震惊,觉得生命实在脆弱。真心祈祸剩下活着的人珍视最重要的东西”、“学姐,一路走好”……每一句字,都似乎承载着一个个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触动了人心。
郭泷,是波士顿大学中国学生会主席。在17日早晨,她表示,当时已经收到了很多同学关于是否将举行追思会的问题。当时,由于爆炸事件刚发生,她和3位学校院长紧急联系,最终决定在4点召开追思活动,并得到校方的大力支持。
从发布信息到活动开始,只用了短短的一个小时,这种口耳相传的情景,让整个过程充满了数据驱动与强欢共存。一群20余名学生会员负责协助整理现场,而那些无法赶到现场但也关心这一天的事情的人们,则选择送去慰问给伤者周丹龄的手足之情。
5点半,那座教堂里的追忆仪式正式开始。在中心讲台前,有逝者的照片簇拥在鲜花丛中,而人们则以圣歌为伴,与逝者告别。这份悠扬的声音,如同穿透五彩斑斓玻璃一般,将所有人的情感凝聚起来,以一种特殊而又温馨的声音,为他们致敬。
除了17日这次盛大的悼念大会,还有18日晚上7点在体育馆举行的一次集体追思会议面向所有民众开放。此外,也可以通过微博或人人网上的官方账号关注最新信息,为大家提供更多细节和帮助。
这段时间里,不仅是对于遇难者的纪念,更是一次对于生命意义和团结力量的小小探索,无论是数字化还是实体化,它们都是连接我们之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