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天新,数学教授与诗人,以《秦九韶、道古桥与中国剩余定理》为题,在“名讲堂”上畅谈,他的随笔集不仅记录了他在美洲、欧洲及俄罗斯旅行的足迹,还融合了对数学和文学的深刻洞察。蔡天新曾30余次造访欧洲,探索每个角落;三次长时间在美洲访学,每一次都超越了一年。他用自己的笔触,将这些经历编织成一幅幅生动的人文地图。
在这本随笔集中,每篇文章都如同一张照片,捕捉到旅行中的瞬间,但又不限于表面的景色,而是深入探讨文化背景和历史故事。蔡天新将他的游记写得既有诗意,又有科学性,让读者仿佛也能纸上神游,与他一起穿梭于不同国家和地区。
书中插图:英国如茵的草坪(蔡天新摄影于剑桥) 2015 年,这家杂志新任主编希望蔡天新继《从 A 数到 Z:我心仪的城市》(《26 城记》,中信出版社,2019)之后,再续姐妹篇《从 A 数到 Z:我倾心的水域》。他的理由之一是,海洋与陆地的面积之比是七比三。蔡天欣然答应,认为“这是一项富有趣味和意义的工作。”不过,他最后还是决定先写《美洲人文地图》,“或许是因为”,陆地比海洋更容易让人亲近,更丰富内容。但即便如此,也需要不断学习、研究,一种想象力的过程,比一般阅读效率更高,更容易存入记忆宝库。
书中的每篇文章短小精悍,只有一千多字,但挑选角度突出亮点并非易事。例如,在写波兰这个国家时,只选择了“肖邦的祖国”这个角度。“我对波兰感情主要来源于肖邦,”他这样说,“肖邦使我把波兰区分开来。”
此外,这两本书中的插图也是作者私藏摄影作品,让读起来就像老朋友分享所见所感。这两本随笔集,是一种通过文字和图片结合的情感传递,它们不是简单的事实叙述,而是一种文化体验的一种表达方式。在这样的旅途中,无论你是否抵达,每个国家每座岛屿都值得深入了解,并对其中亮点进行挖掘呈现。这正是读书与旅行相互启发、交织的地方。而现在,由于疫情阻隔,我们可以借助这类随笔集,用眼前的纸张去寻找世界各地未知之处,就像未来出行的一种预演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