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庭上的言辞艺术揭秘判官的说话小技巧

在留学的日子里,中国学生常常会发现外国教授们对待问题总是那么耐心和善良。他们不仅愿意提供详尽的解答,而且往往还乐于为此付出额外的时间和精力。然而,这背后隐藏着两个重要原因。一方面,回答学生的问题是教授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另一方面,来自学生的反馈对于教授来说同样重要,因为它可能决定了他们是否能够续约、是否能晋升为副教授甚至正教授。

尽管如此,在与教授沟通时,中国学生仍需注意一些小技巧,以赢得他们的尊重和认可。接下来,我们将探讨这些技巧,并分享几条特别有用的建议。

首先,要叫对名字。在世界各地,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加拿大、美国等国,都有一种普遍接受的人名习惯——即便是John Stephen这样的名字,也有其特定的发音和拼写规则。因此,当老师在课堂上自我介绍时,你应该努力记住并正确发音对方的名字。这一点尤其重要,因为叫错名字会让人感觉尴尬而失礼。

其次,一些教授喜欢被称作Professor或者Sir,这是一种比较正式且尊敬的话语。如果你曾看过《哈利·波特》系列电影,那么你知道那些角色如何向老师表示尊敬。但实际上,这纯粹是个人的偏好问题。有些教授更喜欢直接被称作“Professor”,而另一些则更倾向于简单地用自己的名字来交流。在初次见面时,最安全不过的是使用更加正式且通用的称呼,如Professor或者Sir。

再者,与课程内容相关的问题可以直接提出给教务办公室或是直接问助教,如果确实需要面谈,可以通过邮件提前预约一个合适的时候进行交流。而当涉及到成绩或评分的问题时,则应明确指出具体情况,并询问可能存在的问题所需采取哪些措施来解决它们。

最后,对于作业延期请求,不要试图编造借口,而应该诚实相告。如果真的遇到了突如其来的困难,比如家庭紧急事件或其他无法预料的情况,请直截了当地告诉你的老师。这也许能获得理解并允许你补交作业。不过,即使这样做,也要保持谨慎,因为迟交作业本身就已经是一个敏感话题了,所以最好事先了解清楚学校对于迟交作业处理政策,以及该政策下是否还有任何缓解措施可供选择。

综上所述,对于想要提升沟通效果并赢得外国教师认可的小伙伴们来说,有意识地掌握这些建议,是非常必要的一步。此外,还可以从班级内其他同学那里寻求帮助,他们可能拥有更多关于如何与不同背景下的教师有效沟通的经验。此刻,让我们共同学习这些宝贵的小技巧,将它们应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为自己争取更多机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