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留美潮流中,寄宿学校的热潮是对孩子成长期心理和感情需求忽视的一种盲目竞争。这种不理性追求背后,是家长因体制依赖症而产生的。这些家长在应试教育体制中成长,对此失去信心,就急于寻找替代方案,不顾对新体制的了解程度。这种“体制依赖症”导致他们习惯性地将教育职责外包给其他机构,认为子女上了重点学校或美国寄宿高中,便能解决一切问题。
然而,最重要的教育往往发生在家庭中。在传统社会里,“家学渊源”是对人学问功底赞誉的一种表达,但这一点在现代社会已不如昔日重要,因为有了义务教育制度和大学公共教育机构。西方国家早已建立并普及了义务教育,而北欧等国甚至大学研究院近乎免费。
最近十几年,美国风气大变,家庭学校越来越流行。这一趋势为那些对现行体系感到不满或不同意的家长提供了一条出路。不过,这一趋势也引发了关于宗教保守主义者、超级富翁以及个性化需求等多方面的问题。
根据调查,有36%的家庭选择家庭学校是因为宗教和道德原因,还有21%因为环境不满意,以及17%因为教学质量问题。而《在美国的家庭学校》一书作者约瑟夫•墨菲教授认为,这些私立校是对义务教育最极端形式之一。
研究显示,从家庭学校毕业学生考试成绩和升学率略好于公立学生,并且行为更健康。但这些初步数据未必能证明私立校优异,因为这些学生通常来自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此外,对比排除经济资源后,私立校表现如何还需进一步研究。
尽管如此,一点可以肯定的是,随着现代义务教育强制性的增加,以及人们对于个性化发展需求提升,家庭 schooling 的潮流会继续壮大。随着网络课程的大力发展,更为广泛的情况下,让孩子接受全世界最佳课程成为可能,为孩子提供天高任鸟飞般自由学习空间,同时获得制度支持,让这个趋势更加不可阻挡。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得不思考,在应试压力之下,如果我们不能改变现有的系统,那么送孩子到遥远的地方读书,也许是一种逃避?或者说,是一种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