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留美潮流中,寄宿学校的热潮是对孩子成长期心理和感情需求忽视的一种盲目竞争。这种不理性追求背后,是家长因体制依赖症而产生的。这些家长在应试教育体制中成长,对此失去信心,就急于寻找替代方案,不顾对新体制的了解程度。美国寄宿学校成为他们眼中的救命稻草。然而,孩子最重要的教育往往发生在家庭中。在传统社会,家学渊源被看作对人学问功底的赞誉,但与现代义务教育制度相比,它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近年来,美国家庭学校越来越流行,从1975年的1万~1.5万名学生增长到现在的200万左右,这一趋势正在壮大。尽管没有充分证据表明家庭学校优异,但它们为不满现有教育体系或认同不同价值观的人提供了一种选择。此外,一些富裕家庭也选择聘请私人教师进行个性化教学。
研究显示,从家庭学校毕业的学生考试成绩和大学录取率略好于普通公立学校学生,而且他们行为更健康。但这些初步数据不能完全证明家庭学校优势,因为参与者可能拥有更好的经济条件和资源。如果排除这些变量后的表现如何,还需进一步研究。
随着现代社会多元化和经济发展,以及更多父母拥有高等学历并赋闲在家的情况下,家庭校园趋势难以阻挡。而且,与传统“家学”不同的是,现在的家庭校园旨在为孩子提供个性化发展,而非保存特定职业技能。此外,由于成本高昂、课程丰富性的挑战,以及缺乏社交机会的问题,有关方面正努力解决这些问题,比如建立网络互助、社区活动等,以增强孩子们之间交流与社交能力。
最近网上教学的大力推广,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使得全球范围内优秀课程可供选择。这一趋势对于中国仍处于观察阶段,对其应试教育体系感到无奈的情况提出了思考:是否应该探索类似的个人化学习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