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留美潮流中,寄宿学校的热潮是对孩子成长期心理和感情需求忽视的一种盲目竞争。这种不理性追求背后,是家长因体制依赖症而产生的。这些家长在应试教育体制中成长,对此失去信心,就急于寻找替代方案,不顾对新体制的了解程度。这种“体制依赖症”导致他们习惯性地将教育职责外包给其他机构,认为只要孩子入学了重点学校或补习班,或是在美国读寄宿高中,就一切皆好。这就像他们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家学渊源被看作一种赞誉,但这建立在没有现代义务教育制度和大学公共教育机构的情况下。在西方国家,尤其是在北欧等国,上大学、读研究院几乎免费,这样学问更多地发生在公立学校,而不是私人家庭。
然而,在最近十几年里,美国家庭学校越来越受到欢迎。在30年前,只有30个州允许家庭学校,现在则几乎所有州都容许其存在,并且已成为一种趋势。从1万至1.5万名学生到现在的200万左右,这一转变令人瞩目。尽管如此,一些极左翼首先推动了这一趋势,但宗教保守主义者很快成为主导力量,因为他们反对公立学校宣扬宗教价值。此外,还有一部分富裕父母选择聘请优秀教师为子女提供个性化教学。
调查显示,让孩子参加家庭学校的原因主要包括宗教与道德教育、对校园环境不满意以及对教学质量质疑。此外,有一些超级富翁因为无法满足自己孩子高度个性化需求,便选择让子女接受私人教学。而一项研究表明,从家庭学校毕业的学生考试成绩和升学率比普通公立学生略高,其行为也并非孤僻怪异,而是更加健康。
尽管如此,没有充分排除影响因素后的研究不能证明家庭 schooling 的优异。但可以肯定的是,由于现代义务教育带有强制性的特点,以及经济发展、多元化观念等因素,加上许多父母拥有更高学历并愿意参与孩子们学习过程,使得家庭 school 越来越受欢迎。不过,与传统意义上的“家学”不同,这些新的家庭 school 不再仅仅是为了保存祖传职业,更注重为孩子提供个性化发展空间,以避免成为公立系统中的标准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