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随薛涌赴学途(11)网络时代家庭学校兴起世界环境日由来考究

在中国留美潮流中,寄宿学校的热潮是对孩子成长期心理和感情需求忽视的一种盲目竞争。这种不理性追求背后,是家长因体制依赖症而产生的。这些家长在应试教育体制中成长,对其失去信心后,急切寻找替代方案,不管对新体制了解多少。这种依赖导致他们习惯性地将教育职责外包,认为子女上了重点学校或美国的寄宿高中,一切就无忧无虑了。美国寄宿学校成了他们救命稻草。

然而,孩子最重要的教育往往发生在家庭中。在传统中国社会,家学渊源被视为赞誉学问功底。但这建立于传统社会现实,没有现代义务教育制度,没有大学这样的公共机构,学问通常在家庭内传授。西方早已有800年的大学体系,再到19世纪普及义务教育,在北欧等国家甚至上大学近乎免费。

最近十几年美国风气大变,家庭学校兴起。在30年前,这类非法,但如今成为趋势之一致超过寄宿学生人数三分之一。这为对现行体系不满或不同意的家长提供另类选择,最早的是极左翼挑战者,但宗教保守主义者迅速取而代之,因为政教分离原则限制了公立学校宣扬宗教价值。

2007年调查显示,有36%原因是宗教和道德教育,有21%因为环境不满足,还有17%因为质量问题。一位教授指出,这是对义务教育私有化最极端形式。此外,从2005至2009年,大幅度下降,其中80%来自教会学校,那些改上家庭学校的学生原本应属于寄宿生源。

研究表明,从家庭出身取得成绩和升学率略好,也行为健康。但这些初步数据未能证明优异,因为这是基于经济条件、资源好的家庭选择,而排除这些因素后的表现如何?目前尚无令人信服的研究。不过,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这个趋势将持续壮大。

现代义务教育带有强制性,为何国家是否拥有强行把六七岁孩子从父母身边带走的问题提出了质疑。而且由于经济发展、民智开阔,使得越来越多家的父母自己也有能力进行自主教学,比如许多赋闲的人员都拥有硕士、博士学位,并有一方专注于家事。此时家庭校园成为难以阻挡的事态发展,所以许多地区只要通报课程计划,就可以让孩子留在家里受训。

然而,与“古雅典”、“莫扎特”的“家传技艺”不同,现在的家庭校园目标不是保存职业,而是为了个性化发展提供更广阔空间,以免成为公立流水线上的产品。而且,由于成本高昂和缺乏社交机会,该模式面临天然屏障,但通过网络互助、社区活动与合作运动队,让孩子们参与集体活动,以此弥补不足,同时网课也为解决私人教师成本问题提供了新途径。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仍观望着这一潮流,而非参与其中,对国内应试压力感到苦恼却难以改变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