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卡斯尔大学游学笔记跨越大洋的课堂奇遇

很多学生都好奇美国的课堂是什么样子的?下面,我们将探索一位在美国游学的学生亲身感受,了解他如何体会到美国课堂与中国课堂之间的差异。每天早上的上学时间,美国通常是8:30,而国内则是八点,但是在这之前,我们需要在七点左右到教室,进行早自习至八点开始第一节课。因此,我们可以把中国学生的起床时间设定为六点,洗漱、早餐后再去学校。进班交作业,然后开始上早读。这是一个普通学生的一天安排。而在美国,我们学校上课时间为8:30,所以,你只需在八点半前就能进入教室,那就是正式上课了。所以,可以把美国学生的起床时间设定为七点半。从这个角度来看,我国学生睡眠质量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到了上课时段,通常由班主任监督早自习,然后任课教师近班讲解。在中国,这意味着老师照本宣科,将数十年来的教材内容重复不变地向我们传授。这一点有根据,因为我的初中是一所重点学校,我曾经参与过中考出题工作。我记得我的老师们常说,他们已经讲了十几年相同的话题,并且经常拿出老题目进行整改,让我们再次做,以至于我几乎能够知道哪个区、哪个时间段、什么类型的问题。此外,还有几天前的卷子,我可以熟练地抄写它们。

相比之下,在美国,老师办公室和教室合二为一,可以说老师就在教室里办公,而学生也就在那里学习,因此他们会对教室进行装饰。如果这是一个写作和阅读教学环境,你一进门就会看到满墙贴满同学们撰写文章、设计故事分析图以及留下的作品,即使你只是短暂停留,也会尽量让它成为你的语言学习环境。这样的安排效果显著,就像化学实验或生物实验听课程一样效果更佳。

在课程中,我们中国的老师给予我们充分想象答案自由时刻,然后标记黑板上的正确答案,让我们记录下来并背熟!此外,有时还会抽查,如果没有背熟,还要罚抄这种情况,在一些好的小学五年级后一直持续到初中毕业都会发生。此前期末考试前,我们需要背诵大约5000字主要内容简述及中心思想,以及一些例题,加起来达到小1万字,每个学期。但对于理科类别,由于大量死记硬背,最终导致脑海空白。在高中之前,这种学习状态并不全都是如此,但是凡是家境要求严格或者学校管束较紧的地方,这些都是必修项。当假期结束,一段“真空期”便出现,当我们的脑海变得清新无物,只剩下新的知识等待被吸收。

而在美国英语语文课程(相当于我们的语文)不同,它不提供标准答案,而是鼓励团队合作,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故事结构、人物特征概括总结,并由小组展示分工各司其职。一旦考试,该做出的回答就是自己手中的笔记。在日常生活中,每人组成小组活动便利许多。在期末考试中,不仅可能不是纯粹笔试,而且笔试部分占比不高;而且还有一份个人设计任务,如报告书,对所学内容配以PPT总结最后综合成绩决定最终评分。

当我观察我国教师用官方术语快速教授要闻并强调准确性的时候,他脸上几乎没有笑容,即使偶尔遇见开玩笑的师傅,他也迅速恢复正事。他不会浪费太多时间非必要话题。他也不太关注拓展活动,使得每节课结束后,大多数只有疲惫但知识仍旧积累如山。而这些知识数量巨大且异常详细。

相反,在国外,一节课往往以开玩笑开始,那里的教师比较开放,他们会频繁提及某某同学“我爱你”,甚至有些玩笑带有私密性质,如“如果xx不能同意,我就不能爱你”。然而,没有人真的介意,因为这些言辞温暖而令人内心感到温馨,无论何处皆然,这些言辞跨越了太平洋深入我们的内心世界,与其他文化表达方式不同,却同样触动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