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留美学生的学业和语言准备不足,给美国大学带来了意料之外的挑战。美国教授们抱怨课堂上中国学生人数众多、英语水平有限,迫使他们改变教学策略甚至简化课程内容。有个中国学生在选修的第一堂课,即一个中国历史入门课程,只能听懂大约70%,无法深入理解。那么,留美学子的学习难度究竟如何?他们是否能够适应这种新环境?从一位过来人的角度来看,这是非常好的开始。我在刚到耶鲁时,也只能听懂不到10%,经过两年的努力,我也仅能听懂70%左右。不过,当我第一次尝试发言时,我紧张得一片空白,不知道别人在讨论什么,而错过了参与机会。后来,我终于达到了零突破,但随即又陷入了混乱,不知道对方怎么回应我。在美国,如果第一堂课就能达到70%的话,那么这些学生应该很容易适应,并且不需要担心,一年后他们就能融入校园生活。如果中国学生能够达到这个水平,那么美国教授抱怨改变教学策略似乎有些无缘无故。
此外,由于班级中绝大部分是中国人,即使所有学生都能听懂70%,教授仍然会感到气氛不对,因为双方可能都不太明白一些话,因此不得不调整授课方式。我虽然支持校园多元化和全球化,但美国大学必须以本国生为主。选择去 美国留学的主要目的是学习来自美国人的知识。如果一个学生被置于几十名其他美国生的环境中,他们是否会感到压力过大呢?对于那些充分准备的人来说,他们至少应该对自己充满信心。
教育在这里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情况。一方面,有些精英学校如常青藤等地的学生表现卓越;另一方面,在一般大学里,大多数学子阅读能力不足40%,有的甚至无法区分to和too、then和than。而且,这些 미국同学学习态度并不积极,对于每周超出40页阅读量的一门课程则避而远之。此外,还有许多同学不得不兼顾学习与打工,从而容易分散注意力。
因此,如果中国高中生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并且愿意好好学习,而且具备奋斗的心理准备,那么即便初次成绩并不理想,他们仍然有望成功地完成留美梦想。这关键在于充足的准备。我当年决定出国之前,就坚持这样的原则:只有当自己能够用英语进行一定量阅读之后,我才开始针对考试做相应准备;只有自己的成绩稳定之后,我才考虑申请留学这条路。这让我推迟了两年的出国计划。但现在已经三十岁的人若再晚出去,可以理解我的急切。而事实上,在毕业找工作时,无人问及年龄,只关注你的毕业院校及其成果。所以,要充分准备,然后才能更好地吸收美国教育,为将来的成功打下坚实基础。